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
|
登录
首页
行业要闻
冶金技术
专题专栏
咨询报告
会议会展
数字报
PDF版
数据库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冶金技术
>
特钢不锈
>
列表页
实现碳中和社会的CCUS
1前言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书警告说,“如果对现存或计划中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不采取追加减排措施,那么排放CO2将导致全球变暖超过1.5℃”。现在,世界各国为减少
基于物理吸附法的CO
2
分离回收技术
1前言 物理吸附,是物质在物理上粘附在吸附剂上的简单现象。但是,在使用物理吸附作为分离过程的情况下,这一现象的解释和应用出乎意料的困难。首先,既然是以分离为目的,那么作为分离源的原料物质
可再生生物炭与化石炭作为炼钢增碳剂的实证比较研究
在电弧炉炼钢过程中,大约60@-70@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废钢熔化过程中使用的化石碳炉料。就减轻炼钢对气候影响的短期解决方案而言,在电弧炉中用可再生生物炭取代化石碳炉料比高炉-转炉炼钢具有
气体杂质对CO
2
捕集用多胺基吸附剂稳定性的影响
胺基吸附剂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去除工业废气中CO2的选择,因为它们具有低再生能耗和高CO2捕集性能。四乙烯五胺(TEPA)是最常见的商业多胺之一,已被用作一种原型胺,用于开发有效的胺基吸附剂捕集C
提高钢铁渣CO
2
矿化率和矿化程度研究
钢铁生产中大约10@的CO2排放是由于碳酸盐受热分解生产熔剂(主要是CaO,用于去除杂质)时直接释放的CO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碳基炼钢被氢基炼钢取代,这些直接排放仍然存在。在从熔融金属中去除
高炉渣合成CaO-Ca
12
Al
14
O
33
复合材料对CO
2
的吸附及再生性能研究
利用CaO和CO2之间的可逆反应,即钙循环(CaL)工艺,是多年来被深入研究的二氧化碳吸附和封存技术之一。虽然CaO基吸附剂具有许多优点,如广泛的可获得性、低成本和相对较高的理论CO2吸附量(
挑战碳中和的MIDREX
?
工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的使用得到了极大的扩大。但是,为了防止全球变暖,要求钢铁业尽快实现碳中和,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直接还原工艺被寄予厚望。神户制钢所拥有的MIDREX?工
日本COURSE50低碳高炉操作技术
日本COURSE50项目组成功在试验高炉上进行了运行试验,测定了焦炉煤气(COG)喷吹反应控制、炉顶煤气再循环和高还原性烧结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应用所开发的高炉数学模型设计高炉运行试验条件。试
低碳电炉炼钢的原料和技术思考(三)
(上接第4期B15版) 电弧炉(EAF)技术作为一种向低碳炼钢过渡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当人们开始评估EAF为这一努力带来的机会时,人们很快就会意识到EAF技术的未来与用于制造
低碳电炉炼钢的原料和技术思考(二)
(上接第3期B14版) 电弧炉(EAF)技术作为一种向低碳炼钢过渡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当人们开始评估EAF为这一努力带来的机会时,人们很快就会意识到EAF技术的未来与用于制造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共
510
条记录
11/51
页
冶金技术
大同新型EBSD技术简介
热轧带钢残余应力机理建模与智能控制
“负碳炼铁”:碳去除 蒸汽生物油重整炼铁
滨海金属矿1500m深竖井工程高效建造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
钢铁厂难处理尘泥全量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
基于高温荷电发现的浸入式水口防结瘤与大尺寸夹杂物去除技术与应用
专题栏目
信息跟踪企业版报告目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棒线材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高精度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带钢控轧控冷技术
钢材深加工专题1:浅谈我国钢铁工业对深加工的认识历程
推荐新闻
《世界金属导报》手机报新版本发布,免费下载,免费看
华鼎铜业与北大先锋再次合作侧吹炉配套6000立方制氧项目
全球2025年2月份粗钢产量为1.447亿吨 同比下滑3.4%
炼钢-连铸区段的多工序动态运行仿真研究
普锐特冶金技术从ASONEXT获得AOD转炉车间改造项目FAC
碳计量、碳标识、碳交易,共筑钢铁低碳未来
点击排行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一) 室兰钢铁厂用钢渣骨料配制重混凝土的研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二) 鹿岛钢铁厂钢铁渣利用技术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五) 八幡厂钢铁渣的利用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三) 名古屋厂铁水预处理炉渣肥料化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四) 广畑厂灰石材生产利用技术的开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