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特别强调了全党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钢铁力量,无坚不摧,推动着中国钢铁工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引领全球钢铁迈进中国时代!
回望百年 钢铁力量不可或缺
中国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体系,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技术、持续改善的品种质量,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腾飞。
百年风雨兼程,中国钢铁工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从缺钢少铁到自给自足,见证了中国从“洋钉”进口到高端供应,见证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的光辉历程。回望百年,中国钢铁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大踏步前行,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超越日本一举成为世界最大产钢国保持至今,并以每两年1亿吨左右增速发展壮大,成功占据世界半壁江山,全球钢铁已进入中国时代。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以钢铁般的意志英勇抗疫,率先复工复产并保持平稳运行,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再次诠释中国钢铁工业始终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贡献了钢铁力量。
着眼当下 绿色低碳征程已起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以下简称:《方案》)。《意见》和 《方案》共同构成贯穿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正在积极构建和推动实施。
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正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并取得显著成效,为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当前,中国钢铁工业正在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减碳方向、通过能效分级助力提升减碳效果,稳步推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对于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短期将以宏观调控、能效提升、超低排放改造、降低资源消耗为主;中期应以流程、资源和能源结构调整,行业内兼并重组等结构性优化为主;长期随着市场需求减少带来粗钢产量的降低,以及低碳冶金技术突破,钢铁工业高碳排放格局将会发生深刻改变。对于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应做好“三碳一能一氢”工作:一是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和减碳实施方案;二是有序开展碳资产评估与管理;三是尽快建立健全和发布低碳发展标准体系,持续制修订低碳相关标准,包括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四是持续开展能效提升工作;五是不断夯实氢能冶金研究基础,积极推进氢冶金工业化。
展望未来 三个全面再创辉煌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形势下,中国钢铁工业将迎来全面达峰、全面建成钢铁强国、全面引领世界钢铁的关键期。
一是全面达峰。未来十年,中国钢铁工业将迎来钢材消费、污染物和碳排放全面达峰关键期:碳达峰和碳中和倒逼钢铁工业减量调整再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带动钢材消费升级并逐步达峰;人均粗钢表观消费水平显示我国钢材消费峰值将至。
二是全面建成钢铁强国。未来十年,是中国全面建成钢铁强国的关键期:中国钢铁工业规模将持续保持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地位,成为全面建成钢铁强国的长期优势;中国钢铁工业基础以产能置换为契机实现升级,这是全面建成钢铁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钢铁产品质量通过建设先进钢铁材料标准体系,倡导质量分级分类评价等,大部分产品实物质量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等手段将持续提升;中国宝武等世界级钢铁强企正在支撑中国全面建成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工业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稳定可靠的资源基地,确保产业安全。
三是全面引领世界钢铁。中国钢铁工业在产业规模和基础等方面已经引领全球,未来还将继续引领:绿色发展方面,中国钢铁工业正在推行世界钢铁史上最为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企业排放指标已经引领全球;智能制造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已将智能制造定位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慧工厂”“一键炼钢”等正在助力中国钢铁工业走向智能引领时代;工程建设方面,我国部分钢铁工程设计冶金建设单位,全流程主要单元核心技术已整体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人才队伍方面,中国钢铁工业拥有全球最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群体、最充足的产业技术工人、最完备的钢铁专业学科,持续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全面引领世界。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