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编辑推荐新闻  > 正文
2023年中国钢铁进出口分析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4-02-27F01      时间:2024-02-27 00:00:00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钢铁出口量增价减,进口量减价增。在钢铁行业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双重约束条件下,本文对钢铁产品进出口分化背后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促进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平衡、绿色低碳转型等提出相关建议。

一、钢铁进出口呈现五大特征

(一)钢材出口量创七年新高,进口量跌破千万吨

2023年我国出口钢材9026万吨,同比增长36.2%,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口钢材765万吨,同比下降27.6%,为1995年有公开数据记录以来首次低于1000万吨。2011-2023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数量变化见图1。

(二)钢材出口单价全面下降,进出口价差进一步拉大

2023年我国出口钢材吨钢均价6569元,同比下降31.19%,结束了连续六年上涨势头,其中单价6000元以上钢材出口量约38%,比上年降低约30个百分点;进口钢材吨钢均价11650元,创近十年以来新高,进出口价差进一步拉大。为探究背后成因,本文选取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几个量大面广、具有代表性的类似税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国钢材出口价格与日本基本处于同一区间。中日两国部分出口钢材产品类比见表1。

综合分析,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差距扩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受全球市场低迷影响,除欧美外,全球钢材价格普遍呈下降态势;二是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加剧,部分企业通过降低出口价格换取现金回流,拉低了钢材出口均价;三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变相压低了中国钢材出口价格;四是当前我国钢材进口量不足出口量的1/10,且主要用于维护国际贸易合作关系,以及国内一些下游外资企业需求。总体来看,我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可比性不强。

(三)需求变化和退税取消,钢材出口结构持续调整

受国内建筑钢材需求减少影响,2023年我国钢筋、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线材、中小型型钢等广泛用于建筑行业的钢材品种出口量显著增加,同比分别增长145.7%、96.8%、78.2%、49.7%和40.7%。包含高端汽车板、家电用板在内的热镀锌板和镀锌铝板出口量也有所增长,分别由2020年的636万吨、186万吨增至2023年的798万吨和260万吨;直径<14mm的工业线材出口量从2020年的25万吨增至2023年的351万吨。

此外,自2021年出口退税取消以来,合金钢板/带(含合金钢电镀板带)、合金钢棒线材出口量大幅下降,分别由2021年的1087万吨和399万吨下降至2023年的428万吨和169万吨,但出口均价明显上升,分别较2021年增长近87美元和198美元,说明随着退税取消,过去以合金钢名义出口获得退税的普通钢材出口量大幅减少。

(四)钢材出口主要面向亚洲,但拉美和非洲增长较快

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到亚洲6139万吨,同比增长43.37%,占钢材总出口量的68%;出口到拉丁美洲和非洲分别为1145万吨和99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4%和24%;出口到大洋洲93万吨,同比增长10%;出口到欧洲508万吨,同比增长3.7%;出口到北美洲143万吨,同比下降16%。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主要区域分布见图2。

分国别看,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主要面向印度、阿联酋、巴西、越南、土耳其等10个国家,合计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约54%。其中,对印度、阿联酋、巴西、越南、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的钢材出口量同比增幅超过50%,对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出口同比下降14%-30%。

(五)初级产品进口持续大幅下降,出口迅猛增长

2023年,我国钢铁初级产品(包括钢坯、钢锭、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为456.8万吨,同比下降48.9%,出口量为334.9万吨,同比增长1.6倍。其中钢坯(含钢锭,下同)进口330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为327万吨),与2020年相比累计降幅超过80%;钢坯出口增长显著,从2020年的不足2万吨,迅速飙升至2023年的328万吨。

2023年,我国钢坯出口目的地主要包括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合计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50%;钢坯出口主要从浙江、河北、江苏、福建、广东等地港口出关,合计占出口总量的86%。2023年我国钢坯进口主要来自阿曼、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近80%;钢坯进口主要从河北、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港口入关,合计占进口总量的86%。2011-2023年我国钢坯进出口数量变化情况见图3。

二、三项注意

(一)中国钢材主要出口亚洲,短期看欧美市场对我国钢材出口影响较小,但长远看需要重视

中国钢材及钢坯出口占国内粗钢产量9%左右,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德国和土耳其35%以上的水平;中国钢材出口至亚洲的数量占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至欧美的数量合计只占7%左右。长远来看,随着美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持续打压以及日本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钢材出口欧美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走低,需引起重视。

(二)全球中高端钢材供应呈增长之势,中国钢材出口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

随着中国钢铁走出去,东南亚地区钢材产能快速增加,出口呈增长之势,钢材产品质量和品种范围也在逐步拓宽,同时日韩为保证钢材出口份额,也在适度下调出口价格,多因素影响下,中国钢材出口成本优势逐步下降,未来还需在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力。

(三)中国钢材出口量连续三年增长,海外反倾销持续升温

2021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预计占全球贸易比重超过20%,海外反倾销事件也随之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海外国家对中国发起钢铁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等公告共112起,比2022年增加约20起,贸易摩擦加剧风险需警惕。

三、三层建议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市场下行、资源能源约束、绿色要求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加剧等新形势、新挑战,建议相关方面协同应对,共同促进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府层面:一是政策导向,畅通国内钢材市场内循环,巩固和提升钢材内需动力,同时推动钢铁产能、产量与出口管理联动,引导钢铁产品以满足内需为主;二是税收引导,研究对初级、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加征能源税、碳税等,同时持续优化钢材税则税目,逐步畅通高端钢材出口。

行业层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平台和资源作用,一方面组织协调产业链各方,扩大重点领域用钢消费需求、拓展钢材应用场景,形成有效需求牵引。另一方面加强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对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分析,针对全球贸易标准和规则变化提出应对之策。

企业层面:一是开展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全面提高资源配置、生产、流通和能源利用效率,深挖降本空间,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积极适应钢材需求减弱的市场变化,改变以量取胜的传统观念,重构供需新平衡。钢坯出口增长显著,从2020年的不足2万吨,迅速飙升至2023年的328万吨。

2023年,我国钢坯出口目的地主要包括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合计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50%;钢坯出口主要从浙江、河北、江苏、福建、广东等地港口出关,合计占出口总量的86%。2023年我国钢坯进口主要来自阿曼、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近80%;钢坯进口主要从河北、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港口入关,合计占进口总量的86%。2011-2023年我国钢坯进出口数量变化情况见图3。

二、三项注意

(一)中国钢材主要出口亚洲,短期看欧美市场对我国钢材出口影响较小,但长远看需要重视

中国钢材及钢坯出口占国内粗钢产量9%左右,明显低于日本、韩国、德国和土耳其35%以上的水平;中国钢材出口至亚洲的数量占出口总量的50%以上,出口至欧美的数量合计只占7%左右。长远来看,随着美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持续打压以及日本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钢材出口欧美的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走低,需引起重视。

(二)全球中高端钢材供应呈增长之势,中国钢材出口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

随着中国钢铁走出去,东南亚地区钢材产能快速增加,出口呈增长之势,钢材产品质量和品种范围也在逐步拓宽,同时日韩为保证钢材出口份额,也在适度下调出口价格,多因素影响下,中国钢材出口成本优势逐步下降,未来还需在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力。

(三)中国钢材出口量连续三年增长,海外反倾销持续升温

2021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预计占全球贸易比重超过20%,海外反倾销事件也随之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海外国家对中国发起钢铁产品反倾销、反补贴等公告共112起,比2022年增加约20起,贸易摩擦加剧风险需警惕。

三、三层建议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市场下行、资源能源约束、绿色要求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加剧等新形势、新挑战,建议相关方面协同应对,共同促进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府层面:一是政策导向,畅通国内钢材市场内循环,巩固和提升钢材内需动力,同时推动钢铁产能、产量与出口管理联动,引导钢铁产品以满足内需为主;二是税收引导,研究对初级、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加征能源税、碳税等,同时持续优化钢材税则税目,逐步畅通高端钢材出口。

行业层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平台和资源作用,一方面组织协调产业链各方,扩大重点领域用钢消费需求、拓展钢材应用场景,形成有效需求牵引。另一方面加强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对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分析,针对全球贸易标准和规则变化提出应对之策。

企业层面:一是开展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全面提高资源配置、生产、流通和能源利用效率,深挖降本空间,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积极适应钢材需求减弱的市场变化,改变以量取胜的传统观念,重构供需新平衡。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