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选取了部分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以展示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经济总量
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至3679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2年便突破一个十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其中,1979-2023年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水平。
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很小,至1978年也仅为1.7%,居世界第10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1979-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人均GDP
195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119元。2019年,人均GDP达到7007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158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2023年达89358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89倍,年均增长6.5%,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681美元,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划分标准,202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13400美元,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工业增加值
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增加值1992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2年超过20万亿元,1979-2012年年均增长11.4%。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2013-2023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增速换档但结构优化、质效提升。
主要原材料产品产量
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为47.1亿吨,比1949年增长146倍;粗钢产量10.2亿吨,增长6449倍;水泥产量20.2亿吨,增长3064倍;平板玻璃9.7亿重量箱,增长897倍;化肥产量5714万吨,增长9522倍。
科技创新投入
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达33278亿元,比1991年增长233倍,年均增长18.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加速聚集,全社会R·D经费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迈上2万亿和3万亿台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从1991年的0.6%提升至2023年的2.64%,位列世界第12位。
环境保护投入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每年为25亿-30亿元,到80年代末期年度投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2022年,投资总额达9014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6.7倍,年均增长10.2%。其中,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72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11.1%;当年完成环保验收工业项目环保投资2756亿元,增长7.2倍,年均增长10.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我国自“九五”以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有效降低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4.3%和12.5%,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2.9%、13.0%、18.0%和18.6%,超额完成“十二五”控制目标。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3.8%、15.0%、25.5%和19.7%,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2023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0%、7.1%、2.2%、2.1%,排放情况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
能源生产能力
1949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仅为0.2亿吨标准煤,2023年达到48.3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202.6倍,年均增长7.4%。
1949年原煤产量仅为0.3亿吨,2023年达到47.1亿吨,比1949年增长146.2倍,年均增长7.0%,原煤自给率达90%以上。截至2022年底,煤炭储量达2070亿吨。
1949年原油产量仅为12万吨,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2023年达到2.1亿吨,比1949年增长1740.9倍,年均增长10.6%,
1949年我国发电量为43亿千瓦时,2023年达到9.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0%,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发电量从1978年的446亿千瓦时发展到2023年的3.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0%,占全部发电量比重由17.4%提高至33.7%。
能效水平
“十一五”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43.8%,年均下降3.1%。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与2012年相比,在统计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中,2023年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20.0%,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9.4%,电石综合能耗下降15.5%,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5.2%,水泥综合能耗下降10.2%,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14.0%,吨钢综合能耗下降6.7%,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6.0%。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整体提高。与1980年相比,2022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发电及供热提高11.9个百分点,炼焦提高4.6个百分点。
碳排放强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作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2023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2年下降超过35%。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957年的3.1%提高至2023年的26.4%。
我国钢铁工业作为“工业粮食”,75年来经历了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为展现我国钢铁行业企业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本报面向全行业进行了“与时代同行,打造钢铁新质生产力”主题征文活动,并将遴选出来的优秀文章刊登在本期A6-A12,B10-B16版面,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