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2024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望2025年,着眼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五对重要关系,抓好九项重点任务,确保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下,近年来运营承压的钢铁行业企业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在新的部署中发现机会,重塑信心,继续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会议部署将进一步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财政货币政策双箭齐发,内需扩大带动用钢消费增加。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层面,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地方层面,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同时,时隔14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者叠加将有效提升项目投资和居民消费积极性,缓解资金压力,增强投资和消费信心,带动工程建设、基建、机械、汽车、家电等用钢需求增长,基建和制造业用钢将迎来利好。
二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利于钢材消费基本盘企稳。房地产市场的主要任务由2023年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转向“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同时,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盘活存量用地等。尽管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拖累钢材消费较大幅度下降,但仍是第一大耗钢大户。上述举措将加快筑稳钢材消费基本盘。
三是园区、市场、足迹、标识,低碳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与2023年提出的绿色低碳发展相比,本次会议强调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会议还提出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等更为具体的要求,为包括钢铁在内的重点碳排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应对碳市场策略等,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方向。
四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 ”行动赋能。会议提出,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会议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钢铁作为传统产业,近年来在智能制造、绿色技术改造升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效率、安全性、绿色水平明显提升,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卷式”竞争。未来,钢铁行业仍是智能化、绿色化应用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并将持续反哺、赋能行业创新,助力钢铁减量高质量发展。
五是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钢铁绿色贸易进程将加快。在2023年的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基础上,本次会议增加了绿色贸易,彰显了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底色和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绿色产品出口提出新的要求。会议还提出,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将为中国钢铁引进外资和走出去提供支撑。
二、迎接收官布局起步,钢铁四大举措蓄能向未来。
落实会议精神,钢铁行业企业要顺势而行,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2025年重点工作建议如下。
(一)努力破除“内卷”,重构市场供需新平衡。
政府和行业层面。一是政策调控上,鼓励实质性联合重组,比如取消产能交易,企业需通过联合重组方式获取产能和产量指标。二是标准协同上,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产业政策落实落细,如通过设定基本门槛、引领指标等扶优汰劣。三是资金支持上,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并购重组力度。四是安全保障上,研究设立产能退出基金用于退出企业产能收购和人员安置。
企业层面。一是深刻认识减量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长期性,践行“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坚持自律;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三是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联合重组、海外布局、减量退出、多元发展等战略调整。 (二)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消费需求转变。
一是立足企业产线产品基础,深入研究市场尤其是区域需求和消费结构变化,动态优化品种结构。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产业链深度合作,联合开展产品开发和应用,提升产品质量等级、综合性价比与可用性。
三是优化调整服务模式,适应不断升级的产业体系,赋予个性化色彩,持续推动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是强化标准引领与认证协同,以标准为准绳,全面开展产品品质认证、质量分档分级认证及绿色产品认证,推动产品质量提档升级。
(三)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从容应对低碳发展挑战。
一是树立碳排放管理意识,持续强化自身碳管理能力建设,规范碳管理活动,自主减少碳排放。
二是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做好碳计量、监测等基础工作,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改进碳排放绩效。
三是持续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为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做好准备,提高应对碳市场能力。
四是有序开展碳资产评估、管理与运营,降低履约成本、获取碳收益,利用碳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
此外,还要逐步构建码标识系统,开展碳标识认证,参与并推动绿色贸易。
(四)“人工智能 ”赋能,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定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作为钢铁工业提质降本增效、安全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
一是积极参与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标准研制和应用,借助行业智慧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是关注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分阶段申报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
三是重视数据治理筑基、大模型应用场景打造、数据资产入表、供应链物流降本等重点工作的研究投入,积极参与行业相关领域的统筹推进工作。
四是利用钢铁行业统一标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追溯、设备运维等方面的精准定位、实时响应能力。
岁末年初,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经济发展作出明确部署,钢铁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新质生产力促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为拉动经济增长贡献钢铁力量,为“十五五”谋篇布局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