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钢股份有限公司特钢厂在技术创新领域斩获佳绩,通过对轧后控冷工艺技术进行深度攻关,初步解决了42CrMo系列钢材硬度偏高的问题,不仅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而且降低了退火工序成本,为后续生产提效提速筑牢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特钢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特钢厂中棒生产线直销客户逐渐增加,在加工过程中,由于 42CrMo系列钢材产品硬度较高,可能会出现锯条磨损速度快或剪切端部裂纹等质量问题,客户抱怨较多,该问题成为产品质量提升路上的“绊脚石”。据了解,以往在加工硬度较高的钢材时,特钢厂需转至退火炉增加热处理工序,但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交付周期变长,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益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为此,特钢厂组织有关科室和车间联合设立攻关课题,成立了攻关小组。由于 42CrMo系列钢种其合金与碳含量偏高,正常生产工艺下的冷速易出现硬度偏高的问题,需精确管控加热炉炉内温度、控冷速度等关键参数,且没有现有成熟的工艺可直接套用。面对这样的问题,攻关小组通过理论 实践的方法,不断试验摸索出最适合中棒生产线的生产工艺。
在产线检修过程中,攻关小组集结技术人员对轧线设备工艺展开全方位梳理与实地研究分析,精准锚定问题核心,技术人员通过不断查阅资料与反复试验,成功摸索出专属42Cr- Mo系列钢材的轧后控冷关键控制参数,并完成操作固化。据悉,攻关小组还通过强化标准化操作,加热工序精细调控加热炉炉内温度,使其精准适配该钢种特性。在钢材轧制过程中,通过巧妙运用水冷箱对钢材表面温度进行精准把控,并组织车间职工对钢材在冷床各关键阶段的温度进行严密监测与详实记录,为工艺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石。
2024年12月份,经严格检测后,中棒生产线生产的 400余吨 42CrMo系列钢材硬度达标率在 90%以上。下一步,特钢厂将以此次攻关为契机,进一步在42CrMo系列大规格钢材领域开展试验,力求在降本增效与质量进阶的双重赛道上持续发力,为全厂和山钢股份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亓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