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下滑而产能持续增长
世界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同比下降7.1%,降至1.28亿吨,并且这是多年来最大月度同比降幅。此外,2016年1月份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降至66%,低于去年7月份之前70%以上的水平。自2012年初以来,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一直低于钢铁企业可持续经营80%的水平。尽管减产对钢材市场心态带来积极影响,但年初以来市场心态也只是稍有好转,钢材价格有所上涨,并且钢材价格上涨是否能够持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正如麦格理分析师所指出的那样,全球钢铁产业正面临许多结构性挑战,现在就预期钢铁产业开始复苏还为时尚早。
目前大宗商品市场可能正在复苏,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钢材市场将恢复到2000年之前的水平,即中国钢材需求强劲增长和全球钢铁产能骤增之前。然而,大部分新增钢铁产能是在市场需求强劲之时建设,尤其是来自新兴经济体,这些新增钢铁产能目前大部分都在运转,并且这需要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淘汰老旧或是没有成本竞争力的产能所抵消。因此,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果那些有能力服务区域市场并获利的钢铁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生存,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即使目前粗钢产量已呈明显下滑走势,但钢铁产能仍在增加,因而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仍在不断加剧。正如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在2015年12月所称,尽管钢材市场需求疲软,但预计2015年到2017年全球钢铁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虽然经合组织国家钢铁产能在此期间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发展中国家(比如亚洲)和那些目前仍大量进口钢材的地区钢铁产能将增长,不过在市场需求疲软的形势下,一些钢铁产能投资项目可能将会被取消或推迟实施。总体而言,经合组织预计到2017年全球粗钢产能将增加至24.18亿吨,高于该机构一年前预测的23.61亿吨。目前,全球粗钢产能已是2000年10.46亿吨的两倍。
经合组织指出,尽管未来将建设许多短流程钢铁项目,但到2017年计划新建的大部分钢铁产能都是基于高炉/转炉。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到2017年全球将约有三分之二的粗钢产能,即约16.86亿吨位于非经合组织国家。届时,非经合组织国家粗钢产能将占全球总产能的71.5%,并且有82个新项目将在独联体、北美自由贸易区、拉美、非洲、中东和亚洲等地区建设,新增1.16亿吨粗钢产能。
此外,全球范围内还有122个项目处于计划阶段,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则还将新增2.54亿吨粗钢产能。最近取消或是延迟建设的粗钢产能仅约为979万吨,之所以取消或是延迟,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资金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此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韩国和日本预计将减少1700万吨粗钢产能。经合组织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指出,最近几年全球粗钢产能与产量之差不断扩大,且自2008年以来二者之差平均已经达到5亿吨以上。
如何定义和应对产能过剩
行业研究机构Lapl ace Conseil确信,产能过剩问题的一部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产能过剩的标准方法,这又如何谈论产能过剩。据该机构称,一些主要钢铁企业是根据设备通常使用的工作时间、班次或是天数来测定设备生产能力,而不是基于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从理论上或是设备铭牌上的满负荷产能确定产能。
Lapl ace Conseil指出,产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测定产能最简单的方法是炼钢炉容量乘以每年的生产炉数。然而,根据炼钢所用原料质量的不同,所生产钢的质量和生产率不同,出钢到出钢的时间也不同,并且在市场需求低迷时,钢厂也会主动降低生产水平。
目前日益明显的是,某些国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将不足以阻止来自产能过剩国家的钢材进入。经合组织称,该机构已经安排在今年4月于比利时举行有关产能过剩问题的高级别研讨会,以寻求解决钢铁产能过剩这一紧迫问题。这次会议将汇集各国高级别政府官员,目的在于出台有助于降低钢铁产能过剩和促进钢铁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政策措施。
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指出,尽管贸易行动和政府支持措施可以在短期内减缓钢铁产业面临的压力,但并不能消除贸易摩擦的根源,从而最终导致全球钢铁产业经常出现危机。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强调说,作为减少钢铁产业贸易冲突的方法,来自市场导向和开放市场原则的长期和全面解决方案在解决钢铁产能过剩方面将会更加有效,在研发方面进行投资可以在提高生产率和改善环境方面带来长期收益。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还指出,钢铁企业在生产率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由此表明在资源分配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中国成为被攻击的靶子
衡量钢铁产能多少的难题,也导致对目前存在多少过剩钢铁产能有很大不同的看法。一些机构指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2015年粗钢产量达到8.03亿吨,并且占到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9.5%,目前粗钢产能过剩3.5亿吨。然而,最近一直大声疾呼反对中国钢材出口到欧洲市场的欧洲钢铁协会称,中国粗钢产能过剩达到4亿吨。不过,Lapl ace Conseil指出,出于政治因素,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数据可能被夸大了。
目前流行的观点的是,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全球影响归因于中国。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量同比骤增近20%,达到1.12亿吨,因而中国一直被指责出口其过剩钢铁产能。在2015年估计削减5000万吨钢铁产能后,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一项计划,即未来五年再削减1亿到1.5亿吨过剩钢铁产能,以改善中国钢铁产业的盈利状况。然而,观察家指出,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尚未公布计划的详情,由此引发人们诸多猜测,特别是考虑到当前钢铁产业在确保就业水平的重要性情况下。
中国政府将通过法律和市场化手段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同时还将建立一个基金以补偿重新分配工作和下岗的工人,有关钢铁生产的安全、环保、质量和能耗标准也将收紧。此外,最近几年中国大量关闭过剩产能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即钢铁企业并购重组也将会被推进。与此同时,河北省政府宣布,计划将该省粗钢产能从目前的3亿吨削减到2020年的2亿吨。
Lapl ace Conseil指出,相比板材产能过剩,目前中国长材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打击了建筑业生产,由此影响到长材需求,进而使得长材产能过剩达到峰值,并大量出口小方坯。据该机构估计,目前中国钢材产能有65%是长材,35%是板材。
全球钢企调整生产计划
在亚洲其他国家,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给出了2012年两家公司合并后如何调整钢铁产能的详尽计划。2016年3月12日,新日铁住金正式关闭了靠近东京的君津厂3号高炉。该公司发言人指出,关闭君津厂3号高炉将使其生产变得更加有效,并且下一步计划是关闭八幡厂小仓地区的2号高炉。不过,该发言人也表示,尚未决定君津厂3号高炉和八幡厂小仓地区2号高炉届时是拆除还是继续保留。与此同时,新日铁住金在日本西部的和歌山厂建有一座内容积为3700立方米的新2号高炉,不过目前该高炉尚未点火。日本钢铁贸易商称,过去几年钢材市场出现了快速变化,由于亚洲钢铁产能过剩,因而不清楚新日铁住金是否还需要投产一座新的大型高炉。由于目前的趋势是降低产能而不是扩大产能,因而该贸易商认为新日铁住金可能无法投产新高炉。
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称,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已经调整了其在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建设年产能600万吨钢厂的计划,即缩小产能建设规模。当地媒体还报道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已经要求改变建设钢厂所用土地的用途,其打算建设一座太阳能农场。
除泰国伟成发钢铁公司(SSI)英国雷德卡(Redcar)钢厂、塔塔钢铁公司英国钢厂停运外,最近还有其他钢铁产能暂停运营,特别是在美洲地区。在巴西,由于腐败丑闻和经济衰退,2015年巴西钢材需求大幅下降15%,有多座高炉被迫暂停生产。巴西钢铁联合企业国家黑色冶金公司(CSN)今年1月底关闭其2号高炉进行大修,且计划停产90天,但由于巴西市场需求低迷,该高炉的停产期可能会延长。据称,该高炉产能约占CSN公司560万吨总产能的30%。据CSN公司发言人称,由于巴西钢材需求低迷和公司拥有很高的库存,因而关闭2号高炉不会对其发货和履行合同产生影响。
拉美其他钢铁企业,年产能达到950万吨的米纳斯吉拉斯公司通过将其五座高炉中的三座停运实现减产,而委内瑞拉粗钢年产能为510万吨的电炉钢厂Sidor公司最近几个月一直仅运转其五座电炉中的两座。在美国,市场人士仍认为,美国有1500万到2000万吨的落后钢铁产能,如果淘汰这些产能将影响到2万人就业。据统计,美国钢材需求的70%是由本地钢厂满足,剩余30%被进口钢材所占据。
未来钢材需求展望仍乐观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对用于住房、家用产品、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钢材需求也将不可避免地增长。来自世界钢协的钢材需求长期趋势数据显示,未来全球钢材需求展望仍将乐观。并且其指出,如果对产能建设计划及时进行调整,目前因产能过剩带来的钢
材市场扭曲可能只是暂时现象。据世界钢协称,世界人均钢材消费量正在稳步提高,从2001年的150千克提高到了2014年的217千克。从营业额看,钢铁产业是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世界第二大产业,估计世界钢铁产业营业额为9000亿美元,并且从业人数达到800万。
到2050年,全球人均钢材消费量预计将是目前水平的1.5倍。此外,未来钢铁产业受到来自生态方面的压力将会减轻。从2020年开始,欧洲钢厂将必须参与碳排放交易,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最终将会抑制其生产,而废钢和原料回收率也会提高。这可能意味着亚洲部分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钢铁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赵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