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1-2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大幅增长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1-03-30A12      时间:2021-03-30 00:00:00

1-2月份,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平稳有序恢复的态势。春节过后,投资项目开复工率、施工企业开工率均高于往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2个月份在荣枯线之上,表明经济保持扩张态势。此外,消费市场总体活跃,从消费需求来看,今年春节期间零售餐饮消费比2019年春节增长4.9%,说明消费稳步恢复。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延续较好的发展态势。

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2020年2月份基数很低,因此各类车型产销同比均在当月呈现出大幅增长的状态。从细分车型来看,商用车中,重型货车产销超过轻型货车,且继续刷新当月历史记录,延续较好的发展态势。乘用车比2019年、2018年同期产销仍然出现下降,说明市场消费继续处于恢复之中。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和出口量继续刷新当月历史记录。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恢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GDP增长6%以上,明确了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政策取向,今年2月份出台的《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的通知》,对汽车消费也将带来利好作用。针对汽车行业热点问题,工信部近期也正在组织力量共同化解芯片危机,逐步缓解关键“卡脖子”技术对汽车行业的不利影响,预计未来汽车产业仍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也应注意到,我国经济的恢复仍然面临一些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这些因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市场的稳定恢复。

汽车产销同比增速超高

2月份,汽车产销环比依然下降,但同比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继续呈现高速增长。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0.3万辆和145.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7.1%和41.9%,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3.6倍。2月份产销同比呈现大幅增长的原因有两点,一是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产销基数水平较低;二是当前市场需求仍在恢复。

1-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9.0万辆和39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8.9%和76.2%。与2019年同期相比,汽车产销分别增长2.9%和2.7%;与2018年同期相比,汽车产销分别下降11.5%和12.6%。

乘用车产销同比大幅增长

2月份,乘用车销量环比依然下降,同比呈迅猛增长。2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6.2万辆和115.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9.1%和43.5%,同比分别增长4.8倍和4.1倍。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1月份相比,四大类(轿车、MPV、SUV、交叉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下降,其中交叉型乘用车销量降幅略低,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降幅均超过40%;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同样呈现迅猛增长势头。其中,轿车销量增速尤为显著,国产豪华车销量为18.8万辆,增长4.4倍。

1-2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07.2万辆和32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0%和74.0%。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2.2%和1.4%,表现相对弱于商用车,说明汽车消费仍在持续恢复中。

从细分车型数据看,1-2月份SUV产销大于轿车,且四大类车型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均呈现出大幅增长。

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1-2月份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均保持快速

增长势头,其中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均超过70%,国产豪华车销量完成51.7万辆,增长1.1倍。

商用车同比增速低于乘用车

2月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0万辆和29.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8.8%和34.8%,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2.5倍,低于乘用车增速。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1月份相比,货车和客车产销均呈较快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货车和客车产销均迅猛增长。

2月份,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1月份相比,四大类(重型、中型、轻型和微型)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保持快速增长。在客车细分品种中,与1月份相比,三大类客车(大型、中型和轻型)品种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均呈增长,且增速均超过100%。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重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4.4万辆和11.8万辆,继续刷新当月产销历史记录,且数量超过轻型货车。

1-2月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81.8万辆和7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3%和86.2%,与2019年同期相比,商用车产销分别增长27.9%和24.5%。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受基数较低的影响,货车、客车产销同比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货车增速更为明显。

1-2月份,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客车产销增速超过75%,大型客车和中型客车增速略低。

新能源汽车继续刷新当月历史产销记录

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依然下降,同比继续保持迅猛增长,产销分别达到12.4万辆和11.0万辆,环比下降36.2%和38.8%,同比增长7.2倍和5.8倍。2月份新能源汽车已连续8个月份刷新当月产销历史记录。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1月份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样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具体来看,2月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万辆和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4倍和5.9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辆和28辆。

1-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快速增长,纯电动汽车增速更为显著。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3万辆和2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倍和3.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万辆和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8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辆和91辆,同比分别下降59.3%和46.8%。

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市场份额上升

2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环比有所下降,同比迅猛增长,共销售49.6万辆,环比下降42.8%,同比增长3.2倍,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9%,占有率比1月份提升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9.5个百分点。此外,主要外国品牌销量环比也有所下降,同比明显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2月份中国品牌销量下降5.1%,市场份额提升0.1个百分点;与2018年同期相比,2月份销量下降29.0%,市场份额下降4.5个百分点。

2月份,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7%、55.5%和65.4%,与1月份相比,中国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小幅下降,中国品牌SUV和MPV有所增长。

1-2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36.2万辆,同比增长8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6%,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各主要外国品牌销量同比均呈快速增长,其中美系和法系增速更为显著。与2019年同期相比,1-2月

份中国品牌销量增长0.4%,市场份额提升0.7个百分点;与2018年同期相比,1-2月份销量下降22.9%,市场份额下降2.4个百分点。

1-2月份,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7%、55.0%和64.0%,与上年同期相比,占有率均呈不同程度提升,中国品牌轿车增长更为明显。

重点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低于上年同期

1-2月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354.2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5%,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十家企业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长安、长城和华晨增速更为显著。

1-2月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104.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9.5%。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十家企业销量均呈快速增长,其中华晨宝马和上汽通用五菱增速尤为显著。

1-2月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101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5.7%。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十家企业销量增速均超过30%,其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和华晨宝马增速均超过100%。

1-2月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共销售11.8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92.4%。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风公司销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均呈较快增长,其中广汽乘用车、福建奔驰和比亚迪增速最为明显。

汽车出口继续刷新当月历史记录

2月份,汽车企业出口10.5万辆,环比下降12.5%,同比增长1.3倍。2月份出口数据继续刷新当月历史记录。分车型看,乘用车2月份出口7.7万辆,环比下降15.7%,同比增长1.2倍;商用车出口2.8万辆,环比下降2.2%,同比增长1.7倍。

1-2月份,汽车企业出口22.4万辆,同比增长97.8%。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6.9万辆,同比增长96.1%;商用车出口5.6万辆,同比增长1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