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上半年我国家电行业运行分析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1-08-31A12      时间:2021-08-31 00:00:00

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我国房地产发展以稳为主,对经济发展的支撑逐渐弱化。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0%,比2019年同期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8.2%;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3.8%,前五个月增幅为6.9%;住宅销售额增长41.9%,增速比1-5月份的56.5%下降4.6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消费品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为4.4%。其中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销售总额4424亿元,同比增长19.3%。

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消费品制造业加快恢复。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8.6%,两年平均增长17.0%,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

我国家电行业运行情况

上半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恢复性增长,家电行业抵御了工业原材料上涨、制造业芯片短缺等不利因素,行业发展整体保持积极向好的良性发展态势。一方面以线上消费为主体的新型消费态势良好,另一方面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家电产品从规格、功能、品类等多个维度上不断更新换代。但目前我国家电消费仍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居民消费意愿与经济复苏节奏相比稍显滞后。

家电行业恢复性增长,行业整体积极向好

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数据,上半年,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8291.7亿元,同比增长33.1%;利润总额498.1亿元,同比增长14.7%。出口方面,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上半年,我国家电累计出口185.5亿台,同比增长30.5%;出口额3088.1亿元,同比增长35.8%;国内市场方面,上半年,我国家电行业零售额为3805.3亿元,同比增长13.1%,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7.76%。

主要品类销售均有所回升

以白电、黑电和厨房大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大多数在经营上已进入良性轨道。而一部分在去年风生水起的小家电企业,却遇到了经营瓶颈,利润不达预期。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高位运行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了一定压力。

线上保持增长,线下持续恢复,以旧换新促消费

家电线上销售渠道在十多年间完成了从起步到扩张的进程,2020年疫情的出现再次将其重要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随着线下消费的基本恢复,线上平台进入稳定期。上半年线上市场销售规模为1851.1亿元,同比增速为21.5%,线下市场销售规模为1954.2亿元,同比增速为6.1%。在具体的市场运行中,生产企业和流通渠道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展开相关活动,对促进家电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主要家电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黑白市场

1)彩电需求走低,较大尺寸彩电消费有所提升

上半年,彩电需求疲软,较大尺寸彩电消费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我国彩电产量为8679.3万台,同比增长5.6%,比2019年的9134.3万台有所下降。6月和7月份彩电产量分别为1396.5万台和1338.7万台,同比分别下降13.4%和24.6%。

上半年,彩电零售总额567亿元,同比增长14.6%,比2019年同期下降10.9%。与去年同期相比,65英寸以上的彩电销售占比进一步扩大。

我国彩电新型显示技术稳步发展,交互水平持续提升。OLED/激光电视市场份额超过10%,成为传统液晶电视之外的成长市场。8K电视价格下调,规模增长,线上销售基数较低,销量激增。全面屏和Al ot份额明显提升。全面屏线上和线下份额分别增长35.7个和29.4个百分点;Al ot线上和线下份额分别增长14.3个和16个百分点。

2)受气候因素影响, 空调零售额低于2019年同期

上半年,空调规模虽有增长,但与前期仍有差距,线上市场价格领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12328.3万台,同比增长21.0%,比2019年同期的11978.8万台略有增长。上半年空调零售额为935亿元,同比增长1.4%,但比2019年同期下降27.5%。天气因素对空调销售的影响较大,重点促销节表现并不突出,变频一级能效产品份额已经过半。自清洁功能市场渗透率较高,舒适风等功能表现略好。

6月和7月份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分别为2167.0万台和1801.8万台,同比分别下降12.1%和增长2.8%。

3)后期黑电市场仍将面临压力

在黑电市场上,全球面板及显示芯片供应整体紧张的局面仍在持续,传导至下游产业,致使彩电价格持续高位,同时由于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的兴起以及线上教育的火热,电视相对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短板更加凸显,导致了彩电消费需求的一路走低。空调产品受天气及铜铝等原材料涨价影响,今年恢复性销售受挫,上半年虽呈现增长,但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鉴于面板、芯片、铜铝等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彩电和空调市场后期仍将面临压力。

冰洗市场

1)冰箱市场恢复,主要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4434.6万台,同比增长18.8%;全国家用冷柜产量1585.1万台,同比增长42.3%。6月和7月份,家用电冰箱产量分别为742.5万台和741.0万台,同比分别下降15.4%和18.3%;家用冷柜产量分别为219.6万台和212.1万台,同比分别为持平和下降19.1%。

上半年,冰箱市场零售额477.9亿元,同比增长17.3%,比2019年增长3.9%。排名前五位冰箱企业市场份额接近70%,排名前十位企业市场份额在90%以上。

受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冰箱价格上涨10%以上。消费需求变化,冰箱在面板材质,保鲜技术和智能手段方面不断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和容积扩大,400-600升成为热销产品。

2)洗衣机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产品结构持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家用洗衣机产量4293.9万台,同比增长33.5%。6月和7月份,家用洗衣机产量分别为664.0万台和623.8万台,同比分别

增长13.0%和4.2%。

上半年,我国洗衣机零售额为357亿元,同比增长19.4%,比2019年下降0.3%。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增大。

3)干洗机销售放量

由于气候和疫情原因,线上和线下干洗机销售放量,特别是线上销售。干洗机结构升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上半年,我国干洗机市场零售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71.4%,比2019年增长251.3%。

4)冰洗市场稳中向好

冰箱、冷柜、洗衣机、干衣机在2021年均实现正增长,冰洗产品的表现相对稳定。去年疫情期间,整体规模下滑不大,今年虽然同样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但整体市场的表现积极向好,其中十字四门冰箱、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以及独立的干衣机表现更是出彩。

厨电市场

一季度厨电市场表现较好,但二季度三大品类增速明显放缓,整体来看,厨电市场平稳复苏,产品升级趋势依旧。上半年,我国厨电销售零售额为818亿元,同比增长25.5%,比2019年同期增长6.6%。

热水器市场规模恢复,但较2019年仍有差距,原料驱动均价上涨。线下销售市场中燃气热水器销售规模仍占主力,60升电热水器占电热水器的销售比例和16升燃气热水器市场占燃气热水器的销售比例均超过50%。热水器零冷水、薄款、小体积、智能AI、语音操控、静音等舒适化功能渐成标配。

集成灶保持高速增长,品牌份额集中。上半年,集成灶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55.8%,比2019年同期增长55.0%。烘烤一体产品迅速发展,线上和线下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至近半数,结构升级,高端产品畅销。

上半年厨卫电器市场出现全面复苏,销售渠道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多个厨电品类在线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及可洗13套碗的洗碗机占比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明显增长。

清洁电器增长强劲

生活电器市场降温,销售进一步向线上扩张。上半年,生活家电市场零售额为556亿元,同比增长4.4%,比2019年下降1.9%。

传统小家电市场增长持续放缓,而以洗地机、扫拖机器人为代表的清洁电器则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扫地机器人量价齐升。洗地机市场持续高增长,上半年销售额增长13倍,其技术不断进步,设计更加人性化。

家电行业需拓宽销售渠道,寻求新突破

近几年,家电生产企业联合销售渠道横向拓展业务范围,把家电、家装向大家居战略方向推进,全屋定制、全屋整装都成为其业务内容。在家电产业内部,企业不断纵向扩充产品品类,守住传统大家电品类,扶持洗碗机、干衣机等新兴品类,推出洗地机等新品类,带动全行业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突破。我国传统黑电和白电市场已进入发展成熟期,但厨房电器、清洁电器和生活质量提升型家电仍然极具发展潜能。

面对新一轮发展浪潮,生产企业需要对竞争的白热化以及隐形门槛的高阶梯化有充分的认识,着眼当下,捕捉现代生活方式变化趋势,通过技术提升,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面对我国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需要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革新、卖点更新的方向上持续不断地努力,更多地引导和支持健康、绿色消费。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前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未来十年,家电行业需要在节能减排、回收利用等方面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等)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燕山大学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铁标准网     冶金信息网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