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端特钢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是依托北港新材料公司建设,集创新研发、项目孵化、生产加工、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不锈钢科研中试基地,2021年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该基地位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四号路与七号路交汇处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港新材料公司”)厂区内,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拥有管理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已建成一个国家CNAS认可的中试检测中心、一条回转窑直还原中试线、一条回转窑资源循环中试线、一条不锈钢新产品精炼中试线、一条精密不锈钢带中试线。
检测中心拥有物理检测室、化学分析室、原料制备室,具备矿物、合金化学成分、金属材料性能、失效分析等检测能力,涉及16项物理、200多项化学检测项目。实验室设备齐全,拥有检测仪器140多台,其中进口仪器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如岛津2400X荧光光谱分析仪、斯派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蔡司M15扫描电镜、牛津能谱仪、蔡司Imagin.A2金相显微镜等高精设备。同时,实验室与国际、国内知名的检测机构SGS、TUV、Intertek、CCIC均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目前实验室已经无偿为10多家单位提供检测。
中试基地秉持“开发合作、共用共享”的原则,旨在将北港新材料公司工业生产、高水平专家的优势与广西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特钢新材料市场需求实际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主体,围绕特钢新材料生产、加工、环保循环、商贸物流、配套产业五大环节,构建符合高端特钢新材料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生产和推广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以项目为纽带,各尽所能、各用所长、分工协作的模式,带动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到广西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形成“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的四个聚集”,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中试基地运行期间,回转窑直接还原中试线利用中低品位的红土镍矿生产镍精粉,成功开发出中低品位红土镍矿回转窑直接还原生产镍精粉工艺、直接还原-电炉熔分-AOD炉三联冶炼不锈钢的工艺、回转窑还原焙烧-富集压球-高炉冶炼高镍铁水工艺、磁化焙烧还原-富集后的产品加入RKEF熔炼冶炼高镍铁水的双联工艺。随后北港新材料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把直接还原回转窑技改成危废处理中试线。通过中试,在处理堆存锌冶炼废渣2万吨的同时,不仅提取了氧化锌,还为公司配套处理自产高炉烟尘1万吨,实现了资源循环再利用。
北港新材料公司分别与多家客户签订了中试服务协议,在基地建设、产业化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长效合作机制。中试基地在突破冶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高端特钢新材料新技术、优化特钢生产工艺的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流通,通过利用北港新材料公司现有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企业技术中心”“广西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的“资源循环经济中心”“钢铁新技术中心”“海洋工程用钢研发基地”“研究生工作站”“高品质不锈钢制备与应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以项目为桥梁,引进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并通过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传帮带,为北港新材料公司培养了研究生硕士6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工程师7人、中级工程师57人、助理工程师144人。
中试基地创新团队经过不断努力,相继成功开发S型、GN1702、J5料、T4003、400系不锈钢等20多个新钢种,取得18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个软件著作授权,实施成果转化26项,其中获得自治区科技厅认可的成果转化有15项。牵头实施的科研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广西第二届创新争先奖(团队)”,对北港新材料公司、北港市乃至广西自治区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向未来,北港新材料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试基地项目、人才、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中试基地运营水平,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完善运行合作机制,发挥基地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中试共享服务平台。(闫培 刘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