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受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区新冠疫情多点暴发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3月中下旬至4月,汽车产销出现断崖式下降,对于行业稳增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汽车行业遇到的困难,国家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加快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物流畅通,有效缓解了因疫情带来的危机。5月份中下旬以来,国家连续通过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更是极大的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多个省、市、地区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同时,汽车企业也积极作为,加大市场推广和营销力度。目前行业已经走出4月份的最低谷,6月份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
上半年,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同时,也不乏亮点: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呈现高速增长,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乘用车产销高于上年同期,汽车消费韧性加政策支持力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汽车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显现。
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汽车产销同比快速增长
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上半年汽车产销总体呈现“U型”走势:1-2月份开局良好,产销稳定增长,3月中下旬快速下滑,3-5月份损失销量约100万辆,6月份明显增长。
6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6月以来,受疫情影响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已全面恢复,企业加快生产节奏,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叠加国家促汽车消费政策,6月份汽车批发量表现良好。终端市场明显有起色,客户进店量明显回升,汽车类网站浏览量显著增加,据汽车之家统计,6月份购车意向人数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39.2%。
乘用车产销受政策促进效应明显
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3.4万辆和103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和3.4%。产销量总体恢复到正常水平。分车型看,轿车和SUV产销同比小幅增长,其他品种乘用车依然下降。
从上半年乘用车市场表现来看,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受到一定抑制,5月底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刺激消费政策,为快速促进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提升均提供了明显支撑。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处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加上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为乘用车市场今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
6月份,乘用车市场“淡季不淡”,且4、5月份因疫情影响耽误的产销量在6月份得到一定回补。从6月份乘用车产销情况看,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等实施效果明显。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实施1个月份以来,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总体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1)高端品牌乘用车回升明显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增换购节奏有所放缓,上海及周边地区终端市场不活跃,对高端品牌乘用车影响较大。上半年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170.8万辆,同比下降1.2%。
2)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明显增长
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7.2%,比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延续了不断提升态势。在产业变革之际,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抢抓新发展机遇,全面推动品牌向上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更是成为绝对主力,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也占据了先机,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超越合资品牌。另外,凭借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中国品牌也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加之依托本土供应链优势,中国品牌抢占了更多机会。
商用车表现依然低迷
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41.2%。分车型来看,客车产销分别完成17.6万辆和18.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8%和30.5%;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50.7万辆和152.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3%和42.2%。
去年上半年之前,货车受环保政策拉动,企业抢抓国五和国六排放标准切换的机会,出现一轮较长时间的购车高峰,造成目前在用车换购需求动力不足;由于去年同期重型国五柴油车产量较高,至今仍有小部分车辆有待消化,另外蓝牌轻卡库存车辆消化也较为缓慢。加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基建启动较慢,建设速度不及预期,因而货车产销同比降幅较大。同时,上半年的疫情对旅游、客运和城市公交车的需求影响较大,客车市场持续低迷。
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0%,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到39.8%。从6月份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也受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重点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总体保持稳定
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合计为1034.3万辆,同比下降6.2%,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8%,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广汽、比亚迪、奇瑞三家企业销量高于上年同期。
行业经济效益指标有所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份,我国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完成营业收入32541.5亿元,同比下降9.0%;实现利润1533.8亿元,同比下降37.5% ,利润率为4.7%。
5月份,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环比均呈现明显改善。其中: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同比降幅均比上个月明显收窄。预计6月份表现将会继续好转。
汽车出口形势良好
上半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94.5万辆,同比增长49.7%;商用车出口27.4万辆,同比增长38.8%。另外,新能源汽车共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尽管俄乌冲突影响了部分出口市场,但6月份,企业出口汽车24.9万辆,连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57.4%。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目前多数企业海外订单情况良好,没有回落的迹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国内企业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当前出口亮点,一些企业已成功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当前汽车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困难
芯片短缺将影响企业下半年生产节奏
供应链的稳定性仍是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下半年以来,车规级芯片开始供求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多方面寻找资源,仍不能满足生产计划需求。目前企业正在加快汽车生产供给节奏,但部分芯片短缺和错配的风险依然存在。
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较大
2月以来,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被迫上调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车企和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也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的调整。应该注意到,国内外锂资源产能将陆续提升,未来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价格将回归理性。
汽车消费政策还需要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在恢复,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稳经济还要付出艰苦努力,汽车消费信心的完全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此外,目前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和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较高,对于汽车消费市场将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目前各地促进消费政策,大约超过三成的省市及地区的优惠措施在6月份底前结束,时间较短,不利于下半年的稳增长,还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商用车市场继续承压
上半年,汽车行业整体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46.7万辆和84.9万辆,其中商用车产销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105.5万辆和119.2万辆。可见,商用车产销下滑是汽车行业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对于今年汽车产销的预测
展望下半年,在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关促进消费的细则持续落地见效的激励下,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消费信心也将明显恢复。
尽管当前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困难和制约,如芯片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总体仍维持高位,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高企,以及国际局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今后汽车行业稳增长、稳运行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汽车行业上下予以充分重视。
但是,综合分析全年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2300万辆,同比增长7%左右;商用车销量预计400万辆,同比下降16%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