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各项决策部署,经受住了来水持续偏枯、多轮高温等考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电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增速稳中向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
1 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1.1 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上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分季度看,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和6.4%;一、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0%和4.3%。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5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分季度看,一、二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14.2%。分行业看,农业、渔业、畜牧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9%、11.9%、18.5%。电力企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各领域电气化改造,拉动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2.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保持中速增长。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2%和4.7%。上半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3%。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8.1%,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8个百分点;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0%和11.7%。上半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6.0%,其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7%;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10%。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0.7%。四大高载能行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5%,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2%和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下降1.6%,季度增速从一季度增长2.7%转为二季度下降5.6%。消费品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3.0%,季度用电量增速从一季度的下降1.7%转为二季度增长7.1%;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增速超过5%。其他制造业行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8.1%,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5.2%和10.7%;上半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7%。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7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疫情后恢复较快增长势头。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1%和15.9%,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3%和7.9%。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消除,服务业经济呈稳步恢复态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速处于13%至15%之间,这四个行业二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均超过20%,疫情后恢复态势明显。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上半年用电量增长73.7%。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增速较低。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0.2%和2.6%,气温偏暖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是一季度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9%和5.0%。上半年共有12个省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为负增长,其中,上海、新疆同比分别下降6.4%和5.9%,西藏、湖南、湖北、江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
五是全国共有29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东部和西部地区用电量增速相对领先。上半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7%、2.3%、5.7%和4.8%。上半年全国共有29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为正增长,其中,海南、内蒙古、青海、广西、西藏5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10%。
1.2 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一是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2.2%,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到88.6%。上半年,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5373亿元,同比增长32.2%。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2940亿元,同比增长60.9%,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88.6%。太阳能发电、核电、风电、火电、水电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3.6%、56.1%、34.3%、13.0%和10.6%。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
二是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总新增装机比重达到55.6%,6月底全国累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上升至51.5%。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同比多投产7186万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842万千瓦,同比多投产4754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5.6%。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同比增长18.6%,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1.5%,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分类型看,6月底水电装机4.2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7亿千瓦,抽水蓄能4879万千瓦;核电5676万千瓦;并网风电3.9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6亿千瓦、海上风电314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7亿千瓦。火电13.6亿千瓦,其中煤电11.4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2.1%,同比降低3.4个百分点;气电1.2亿千瓦。
三是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2.9%,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保持在六成,充分发挥兜底保供作用。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2.9%,主要水库蓄水不足以及今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叠加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导致今年以来水电发电量同比持续下降,且降幅扩大,5、6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下降32.9%和33.9%。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5%和6.5%。全口径并网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1.2%。煤电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58.5%,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有效弥补了水电出力的大幅下降,充分发挥了兜底保供作用。
四是风电、火电、核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分别提高83、84、97小时。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733小时,同比降低44小时。分类型看,水电1239小时,同比降低452小时,其中,常规水电1330小时,同比降低498小时;抽水蓄能612小时,同比提高32小时。火电2142小时,同比提高84小时;其中,煤电2244小时,同比提高104小时;气电1136小时,同比提高47小时。核电3770小时,同比提高97小时。并网风电1237小时,同比提高83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658小时,同比降低32小时。
五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1.7%,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6.1%。上半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69万千米,同比多投产314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1.26亿千伏安,同比少投产1027万千伏安。上半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36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分区域看,华北外送电量增长50.1%;东北送华北电量增长79.9%;华中外送电量增长2.3%;西北外送电量增长1.9%,占全国跨区送电量的41.8%;西南外送电量同比减少10.3%,主要因水电出力下降较多导致外送电量减少;南方区域外送电量增长16.6%。上半年,全国跨省输送电量81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其中,内蒙古外送1388亿千瓦时,占全国跨省输送电量的16.9%,同比增长15.7%;四川、云南外送电量同比分别减少12.9%和23.2%,主要因来水偏枯导致水电出力明显受限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
1.3 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上半年,电力行业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供电,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来水偏枯、电煤供应紧张等因素叠加影响,西南地区少数省级电网在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守牢了民生用电安全底线。
2 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2.1 电力消费预测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夏季气温、上年基数等因素,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并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专家的预判,综合判断,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
2.2 电力供应预测
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将有望历史上首次突破3.0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3亿千瓦。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8.6亿千瓦,同比增长11.5%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5.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3%左右,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5.3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2023年底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将达到9.6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
2.3 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用电负荷方面,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叠加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预计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电力供应方面,实际增加的稳定有效供应能力低于用电负荷增加量,此外,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从供需平衡看,在来水、燃料供应和机组运行总体正常情况下,预计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其中,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3 建议
3.1 综合施策做好用电高峰期电力保供工作
一是精细做好电力供需动态监测和分析预警。密切跟踪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电力消费需求走势变化,滚动研判短期电力电量平衡,及时掌握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多措并举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三是加强电力负荷管理,挖掘需求侧资源。
3.2 保障煤电企业健康发展以发挥煤电保供基础作用
一是确保电力燃料的“量”、“质”、“价”。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为煤炭保质稳价提供基础,同时保持进口煤政策的稳定性,持续将国内煤价稳定在合理区间。二是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合理疏导煤电成本。三是做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电煤保供,加大对煤电企业纾困的政策支持力度。
3.3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科学合理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二是完善新能源市场交易机制,科学推动新能源入市。三是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合理疏导辅助服务费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