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消费国和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钢铁的生产和消费量约占全球的50%,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量接近全球的30%。但目前中国仍然不是世界钢铁生产强国,也不是汽车制造强国。为推动钢铁与汽车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两个产业共同迈向世界生产强国,由国际钢铁协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5绿色制造—未来的钢铁与汽车国际研讨会”于11月17-18日在重庆召开。此次研讨会从如何实现绿色制造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钢铁与汽车产业的协作,从全生命周期的维度,为实现全社会的节能减排而共同努力。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学术机构等200多位代表共同探讨这一主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广宁在致辞中指出,钢铁与汽车制造同为重要的工业部门,也是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两个行业,在保持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汽车产业是制造业的明星,也是最重要的钢铁用户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2014年汽车产量2373万辆,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据测算,2014年汽车行业消费钢材5800万吨,其中整车制造消费钢材3600万吨。按品种划分,板带材3260万吨,占56%;棒线材2030万吨,占35%;管材及其他钢材510万吨,占9%。中国国产钢材在品种、规格和数量上基本满足了国内汽车厂的需求,但与进口产品相比,在性能稳定性、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外资品牌轿车使用的高表面质量O5板、高强度钢板、高品质齿轮钢和轴承钢仍需进口。随着汽车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成为大势所趋,这对钢铁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板是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安全”的最佳材料解决方案,采用先进超高强度钢板可以实现汽车减重10%-20%以上,相应节油6%-12%以上。提高钢材强度、减薄钢板厚度成为汽车轻量化的合理途径和应用趋势。张广宁介绍,我国近年在高强度汽车板的研发生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均可以生产供应高强度汽车板。如宝钢于2002年开始涉足高强钢的研制开发,历经十年探索,发展成为世界上可以工业化生产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系列超高强钢的钢铁企业。鞍钢作为国内主要的汽车钢板供应商,在成功实现传统高强钢稳定、批量供货后,又相继开发了先进高强钢。据了解,我国乘用车高强度钢板应用比例一般为35%-40%,采用先进超高强度钢的比例不足10%,而国外在新开发的汽车上先进超高强度钢比例已经达到20%-40%。我国汽车用高强钢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张广宁认为,高强度汽车用钢属于钢铁材料领域的高端品种,在材料设计、生产工艺、性能控制、表面质量等方面要求严格。高强度钢板研究开发需要在汽车结构设计和优化选材用材方面与成形技术、焊接技术、涂装技术等应用技术紧密结合,让高强度钢板达到最佳使用效果。钢铁企业在钢材研发中应采用先期介入的方式,在汽车制造商尚在车型开发阶段,参与新车型的设计、制造和选材等工作,及时把握用户的最新需求,赢得用户的信赖,促进汽车用新钢材在现代汽车制造中的普及与应用。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都处于大而不强、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汽车高性能、轻量化、高安全性以及节能环保深入发展,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方兴未艾,对钢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企业和汽车企业要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材料研发、生产到汽车设计、制造等各环节的深度参与和融合,通过上下游之间的协同,重点开发轻量、高强、加工性能好的品种,加速提升我国汽车用钢制造和汽车生产水平,形成利益共享、价值共赢、产业共荣的命运共同体。 (梁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