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SI《双碳周报》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CMISI)是我国钢铁行业最早开展低碳产业研究、低碳政策研究、低碳科技跟踪、低碳项目咨询、低碳标准制定、低碳宣传推广的单位。CMISI低碳研究团队定期跟踪国内外行业低碳发展动态、低碳政策标准、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专利研究、碳市场运行、CMISI低碳实践,形成双周定期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资讯快报《双碳周报》。
CMISI《双碳周报》完整版将定期发送给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为更好地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CMISI将摘编《双碳周报》部分内容分享给广大读者。以下为CMISI《双碳周报》2024年第26期(总第88期)内容摘编。
行业动态
12月12日,印度钢铁和重工业部公布了印度绿色钢铁分类法。“绿色钢铁”的定义是每生产一吨成品钢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低于2.2吨。用星级评定系统衡量钢铁的绿色程度,五星级评定代表每生产一吨成品钢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低于1.6吨。
12月20日,新日铁公司官网报道,该公司最近在试验炉中实现了全球首个二氧化碳减排量超过40%(实际43%),提前实现了试验炉的开发目标,彰显了新日铁在脱碳技术开发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11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T 33761—2024《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即日起实施。本文件规定了绿色产品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内容框架。评价指标分为两级,绿色产品原则上不超过同类产品的30%,绿色标杆产品原则上不超过同类产品的5%。
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12月13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促进工业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
12月15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5年能源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会议指出: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12月17日,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财会〔2024〕17号),到2027年,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气候相关披露准则及应用指南相继出台;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
政策标准
1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工信厅节函〔2024〕469号)。
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工信部联企业〔2024〕239号)。
1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示》。
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
1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第43号公告,公布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十二批)等一系列名单。
11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实施方案》。
12月10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方案》。
12月10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方案》。
12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
12月1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
12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纳体系机制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2月19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全省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实施意见》。
12月2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预研标准:《高炉协同处置固废资源技术规范》,由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起草。本技术主要是利用高炉工序及前道烧结、焦化、球团工序的高温特性和氧化还原气氛,处理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充分利用固废中铁、碳等有价元素,同时使危废得到无害化处置,满足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技术项目
12月18日,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必和必拓和力拓与钢铁制造商BlueScope(博思格)已选择在奎纳纳工业区开发该国最大的炼铁电熔炉(ESF)试验工厂。该试验工厂每年将生产3万至4万吨铁水。该试验工厂旨在证明能够采用DRI-ESF技术将皮尔巴拉铁矿石还原成低碳排放的铁水。如果取得成功,将有可能开辟一条利用皮尔巴拉铁矿石进行近零排放炼钢的道路。
12月16日,河钢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投产。这是继2022年12月16日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2024年3月29日国内首个“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炉新型短流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加快绿色低碳深度转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实现了河钢集团绿色汽车板工艺路线全链条贯通。
专利研究
超高温、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干熄焦锅炉防干烧方法,能够在锅炉给水失水、再热器断汽的情况下,自动进行补水及补汽,进而保证干熄焦余热锅炉安全生产。
碳市场
2024年12月9日至2024年12月22日交易期内,全国碳市场碳配额(CEA)成交综合价格上涨,碳配额19-20、碳配额21、碳配额22、碳配额23收盘价价差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收盘价下降至约98元/吨,总成交量5251.14万吨,总成交额51.71亿元。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767.91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4483.22万吨。
2024年12月9日至2024年12月22日交易期内,北京碳市场碳配额总成交量2.47万吨;上海碳市场碳配额现货日成交均价约68.40元/吨,总成交量仅7.56万吨;湖北碳市场碳配额日成交均价最高为46.47元/吨,最低为36.23元/吨,成交量为299.18万吨;广东碳市场碳配额日成交均价最高为45.18元/吨,最低为37.00元/吨,总成交量55.59万吨。
CMISI低碳实践
1)12月10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以“深挖行业节水潜力 推动节水设备更新”为主题的“第二届钢铁工业全流程节水技术交流会暨2024年全国钢标委冶金节水标准工作组年会”在珠海隆重召开。围绕钢铁行业节水工作,信息标准院聚焦标准制定、技术宣传推广、课题研究、节水业务咨询等重要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下一步,信息标准院将继续加大节水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冶金节水标准制修订,同时加强国际标准化业务拓展;全面开展行业节水咨询业务,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指导企业开展水资源税减税申报、水效提升专项规划等;持续跟进行业进展,针对先进节水技术、工程项目成效、课题研究成果等进行行业报道。
2)由中国牵头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钢帘线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报告》(Carbon footprint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of non-parallel steel wire and cords for tyre reinforcement)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立项(ISO/AWI 25411)。本标准将为钢帘线企业从管理要求、技术应用、目标设定、资源节约等多方面降碳提供方法指导,助力全球钢帘线行业低碳发展。作为ISO/TC17/SC17的秘书处承担单位及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下一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将严格按照ISO工作流程与要求,广泛联合金属制品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国内外专家参与标准工作组,加快推进标准研究和编制工作,为金属制品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贡献力量。
3)12月18日,第32届全国铁合金学术年会暨2024全国铁合金科技产业大会在乌兰察布市成功召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受邀出席大会,并作《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铁合金标准化》主题报告。张龙强表示,钢铁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顺势而行,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并给出破除“内卷”、优化产品结构、厚植绿色发展、“人工智能+”赋能等工作建议。关于未来发展趋势,张龙强院长借鉴美日德英法粗钢产量达峰后发展历程,对当前行业减量提质发展新阶段提出政策、市场、创新三方面应对措施。
4)为推动高品质再生金属原料资源进口,促进再生金属资源利用,加强再生钢铁、铜铝等金属原料标准宣传和推广应用,现定于2024年12月25日在佛山市召开再生金属标准发布实施推进会及标准宣贯会。本次会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指导,钢铁和有色两大行业联合组织,特邀各地海关、环保等监管部门人员和再生金属产业链相关企业人员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
本快讯摘自CMISI《双碳周报》。CMISI力求报告信息准确、及时和客观,但不对报告数据做任何承诺。读者据此报告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MISI无关。
1 | |
2 | |
3 |
● 内容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院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合作,电话 1881050685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