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基建发力蕴藏钢材需求潜力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0-05-26A01      时间:2020-07-15 14:20:15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要求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意见》提出36项举措,包括强化西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等具体内容。

第三条“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举措中提到,要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 ”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高端、特色农机装备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

随着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的推进,对钢材的需求量将增加,特别是各类优特钢,如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钢、不锈钢等,都是装备制造业所消耗的主要钢材。另外,智能制造、5G工业互联网这些“新基建”也将相应拉动钢材需求。而且,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钢材需求。

第四条“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举措中指出,要建设一批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洁能源基地。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加强油气支线、终端管网建设。构建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建立地下储气库。

油气基地的建设将为管线钢及其他优特钢需求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高端无缝管、中大口径的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等;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将拉动高端油井管需求;此外,能源开发和供应产业链上的工程机械装备、电力、水资源供应等相关产业,也都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另外,输电工程建设将带来电工钢需求的增长。

第五条“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强调,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

目前我国平均城镇化率接近60%,京津两大直辖市城镇化率已突破80%,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城镇化率跃上70%的大关。但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仍比较低,甘肃城镇化率为48.49%,广西为51.09%,青海为41.2%。随着《意见》的落实,西部省份的城镇化率将加快。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钢材的支撑,城镇化建设将拉动大量投资和消费,为钢材需求释放提供长期动力。

第六条“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举措中指出,将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强化资源能源开发地干线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人口分散区域重点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大型工程的建设需要消化大量钢材,将对钢材形成直接的需求拉动。以铁路建设为例,不仅需要钢轨等铁路专用钢材,而且制造机车车辆也需要消耗大量耐候钢和低合金钢等优特钢。此外,铁路建设中桥梁、隧道、车站和沿途变电所等的建造也都将消耗大量钢材。

《意见》将为促进西部形成新格局、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将形成新的钢材需求增长点,利好我国钢铁行业。 (刘小燕)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