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了 《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
根据《纲要》,“十三五”以来,我国焦化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超过5000万吨。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焦炭生产大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焦化行业规范条件》。为促进焦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焦化行业自律,规范焦化企业经营行为,维护焦化产品市场秩序,保护焦化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制定了《焦化行业诚信自律公约》。
生态环境部编制了《炼焦行业化学工业污染物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针对不同的焦炭生产工艺的废水污染和废气污染提出了一系列污染防治技术;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焦炉煤气脱硫废液提盐、制酸等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有效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而且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焦化行业已形成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生产管理、检化验手段”等功能完备,拥有先进工艺技术和现代装备的炼焦工业体系,全国焦化生产企业500余家,焦炭总产能约6.3亿吨,其中常规焦炉产能5.5亿吨,半焦(兰炭)产能7000万吨(部分电石、铁合金企业自用半焦产能未统计),热回收焦炉产能1000万吨。
《纲要》指出,我国焦化行业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例如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意识有待提升,互利共赢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有待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随着钢铁消费量下降和电炉钢的发展,以及氢冶炼等新技术应用,焦炭消费将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高炉大型化的发展,对焦炭质量要求将逐步提高,优质炼焦煤资源将更加紧缺。面对“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新形势,《纲要》提出焦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一是规范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升级,焦化生产企业全部达到《焦化行业规范条件》要求。二是根据各地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规划,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水平,通过产能置换、股权置换、产权流转和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强强联合高效集约化发展。三是持全流程系统优化理念,开展清洁生产,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到2025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优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源率提高10%以上。四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争取到2025年通过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验收焦化企业达到50%以上。五是完善能源管控体系,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力争到2025年能源管控中心普及率超过50%。六是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应用达到50%以上,智能制造在焦化行业有所突破。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提出,多部门将联合制定长效产业政策,以规范焦化行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焦化园区、集聚区循环经济优势,以 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通过园区产业之间的生产耦合,使物料、能量、产品在园区内产业之间进行循环,从而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加快构建全国焦化产业整体布局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此外,还要在中小城市推广多元化分布式能源供给,更加开放市场准入条件。
另外,《纲要》还提出了优化上下游产业链的政策建议。强调在炼焦煤全生命周期内,努力追求煤、焦、铁的系统优化配置和高性价比,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序推进氢能发展利用,发挥焦炉煤气富氢特性,并在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