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WTO)近日称,除非欧盟钢铁生产商能够证明自己继续遭受进口钢铁产品的威胁或造成损失,否则欧盟委员会不太可能将其现行的钢铁进口保障体系延长一年以上。WTO回应,如果要进一步延长该措施超过一年,欧盟须向第三国出口商给予补偿。
欧盟委员会于2月26日启动一项调查,以确定现行的基于关税税率的配额制欧盟钢铁进口保障措施是否应于今年6月30日到期后继续执行。
包括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和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等在内的消费者协会表示,鉴于近期进口水平下降以及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延长钢铁进口保障体系期限是不合理的,这给欧盟钢铁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根据WTO网站上的《保障协定》,“WTO成员仅应在必要的时间段内采取保障措施,以防止或补救严重伤害并促进调整。”“期限不得超过四年。”“仅当以相对于国内产量明显增加的进口量导致对国内行业地位造成重大整体损害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延期(最长为期八年)”。
进口下降
在2017-2018年钢铁进口激增以及美国于2018年3月对钢铁进口征收232条款税之后,欧盟委员会于2018年7月对26种钢铁产品采取了保障措施,这导致进口钢铁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22.5%降至2020年的19.7%,进口量下降超过900万吨。
然而,同期欧盟钢厂的供应量也下降了1700万-1800万吨,这使欧盟钢铁市场的整体供应量在上述两年内下降了19%,而实际消费量估计下降14%。目前,得益于政府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欧盟钢铁市场需求已经出现反弹,这导致了供需不平衡,部分钢材产品供应紧张、交货期长、价格上涨。
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
欧洲某进口商协会认为,是否延长保障措施的决定很可能是出于政治而不是经济的考虑。该协会称,三年前实施保障措施可以被视为是正确的决定,以保护欧盟市场免受第三国大量钢铁产品涌入带来的冲击,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例如,作为传统钢铁出口国的中国,近几个月来已成为满足其自身国内需求的半成品钢材主要进口国,这有助于缓解欧盟总体的进口压力。
欧盟业内人士称,业务的复苏比预想的要快得多,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进口配额,特别是欧洲生产商无法满足需求的不锈钢棒材、薄板和中厚板等。
贸易申诉
2020年3月,作为欧盟的主要钢铁出口国,土耳其就欧盟实施钢铁保障措施的决定发起了WTO争端解决诉讼。同年8月,WTO成立专家小组对此进行审查,目前审查工作仍在继续。
在第二次复审立案调查之后,欧盟于2020年6月提出对保障措施进行调整,此举引发了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和瑞士的回应,纷纷向WTO提交申诉,寻求实现WTO《保障协定》第8.1条目标的方法,该条款涵盖了针对保障措施不利影响的贸易补偿和“实质上相等的优惠水平”。
在欧盟通知其调整关税配额的计划后,瑞士于2020年11月提出了进一步的磋商请求。
分析师认为,延长欧盟钢铁保障措施将导致贸易伙伴的赔偿要求或报复措施增多,尤其是,在2018-2020年欧盟钢厂钢材产品交付量在欧盟钢铁行业供应链中所占份额仅稳定地保持在12%左右。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报复性措施最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欧盟钢铁业的发展。
欧盟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回顾
2018年3月26日,欧盟委员会对进口钢铁产品启动保障措施立案调查。2018年7月18日,欧盟委员会对此案作出初裁。2019年1月4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欧盟代表团于2019年1月2日提交的保障措施终裁通报,决定于2019年2月4日前对配额外进口钢铁产品征收25%的保障措施税。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5月17日对此保障措施案进行了第一次复审,2019年9月26日对此案作出终裁。
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6月提出对保障措施进行调整。2021年2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起钢铁产品保障措施日落复审立案调查,以评估目前对某些钢铁产品实施的保障措施是否应在2021年6月30日到期之后继续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