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九篇、六十五章,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亮点一:未设五年GDP年均增速目标
与此前的五年计划设定经济增速预期性指标不同,《“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中,考虑当前面临的不确定性,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相应地,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也未设预期性指标,但强调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亮点二:约束性指标主要集中在“绿色生态”版块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共设八个约束性指标,其中七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其中,“绿色生态”版块涵盖五个约束性指标,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85%。
相比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硬任务”。
亮点三:新增“安全保障”版块
《“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了 “安全保障”版块,该版块涵盖两个约束性指标,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亿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这两个约束性指标也是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念。
亮点四:明确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路径
《“十四五”规划纲要》瞄准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找准了关键抓手。该文件提出,一是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二是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效应,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亮点五:创新重要性被提到新高度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第二篇主题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该篇提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中提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专栏中,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等前瞻性领域引人注目。
此外,该篇中关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提法格外接地气。如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还提出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的新鲜方式。而且,在“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章节中还提出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
亮点六:勾画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第五篇),提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数字应用场景。该篇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从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再到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勾画出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彰显了政府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