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的主要目标,部署了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不断完善电能替代支持政策、切实强化组织实施保障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是构建电能替代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引。
一、《指导意见》相对于2016年版的变化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指导鼓励地方和企业因地制宜推进电能替代。时隔六年,新版《指导意见》再次出台,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支持政策等方面都有了新内容、新要求,反映了现阶段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新形势、新变化。
由因地制宜转向全面推进。
《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提出“全面推进终端用能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相比2016年文件提出的“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对终端用能的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指向更加明确。
增加安全保障、清洁低碳等内容。《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双碳目标和能源保供形势,在基本原则中,除了规划引领、改革创新等内容,又提出了坚持安全保障、因地制宜和坚持清洁低碳、绿色高效的原则。
由生产制造领域具体到重点行业。相比2016年文件中的生产制造领域,《指导意见》中的工业领域明确包含了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并针对重点行业提出更加具体的目标和行动举措。
由试点探索示范项目到纵深推进。随着我国推进电能替代全面推进,电能替代技术由之前的5大类、18种拓展到现在的21大类、50多个应用领域,其中工业制造领域占比最高。一些容易实施、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电能替代项目逐渐完成,电能替代工作逐渐向“深水区”推进。
二、《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
《指导意见》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和14项重点工作,就钢铁行业而言,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持续提升电气化水平。
2020年,我国工业部门电气化率26.2%,电气化发展趋于平稳,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电气化率17.8%,电气化发展潜力巨大。与传统电气化相比,新时期我国电气化在供应端,更加强调电力供应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变,更多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从源头上实现清洁能源电力化、电力供应低碳化;在消费端,更加强调提高能源电力利用效率,降低电力消费强度。
供应端:《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引导企业和园区加快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指导意见》鼓励电能替代用户配置储能装置,增强自身电力保障能力。钢企通过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储能装置,和传统能源做一些波峰波谷的平衡,一方面可以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缓解我国部分地区当前面临的电力消纳与系统调峰困难,另一方面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用电效率,实现收益最大化。
消费端:《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淘汰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窑炉,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有序发展电炉钢是钢铁行业实现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
《指导意见》提出推广电动皮带廊替代燃油车辆运输,减少物料转运环节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电动皮带廊的应用可提高厂内清洁运输比例,对钢铁企业绩效评价A级创建工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鼓励电能替代项目参与中长期交易。《指导意见》明确,加大对电能替代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拓宽电能替代项目融资渠道。利用现有的财政补贴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电能替代项目给予支持。完善价格和市场机制,支持电能替代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
钢铁行业电能替代项目在设备投资方面,可鼓励企业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渠道,支持电能替代项目,并鼓励应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在项目运行方面,则需要完善价格等相关政策,推动跨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进度,逐渐打破省间交易壁垒,增强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互动,引入用户可调节负荷、虚拟电厂、储能设施等新兴市场主体,不断扩大市场主体的选择权。鼓励企业与风电等各类发电企业开展双边协商或集中竞价的直接交易,按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购电。
三是推进“电能替代 数字化”。《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电能替代 数字化”,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控制技术,为实现电能替代设施智能控制、参与电力系统灵活互动提供技术支撑。
电能替代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数字技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5G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改变整个能源的生产、运行、传输模式,利用大数据实现数字化赋能,可以提升钢铁企业能源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三、钢铁行业电能替代工作建议
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钢铁行业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电能替代发展形势,深入贯彻电能替代工作的各项要求,打造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涉及钢铁行业相关工艺技术装备,鼓励电能替代各类主体共同建设创新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技术研发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钢铁企业形成合力,促进电能替代前沿技术研发示范和成熟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推动建设一批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
二是参与电能替代标准制修订。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鼓励钢铁企业积极参与电能替代标准体系的建立,研制电能替代设备、能耗限额、电炉钢通用要求等相关标准,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建言献策,提升标准的可用性和适用性,引领行业企业电能替代工作落实落细。
三是重视电能替代项目参与碳市场交易。一方面,生态环境部正在修订完善CCER项目管理规则,积极推动重启CCER项目,电能替代项目有机会开发成为CCER减排量,成为碳资产,进行碳交易。另一方面,电能替代项目能切实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量,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企业在碳市场交易中将获得更多碳配额,增加企业碳资产。(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信息研究所 董馨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