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活动“钢铁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北京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承办。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徐金梧,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军生,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华为煤矿军团副总裁刘维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等在京企事业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分别由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北京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王健全主持。
杨仁树在致欢迎词中表示,在北京科技大学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举行此次融合创新论坛共同探讨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在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色的优势,搭建信息通讯行业同钢铁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双方共同面向“双碳”及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目标,结合当前“5G 工业互联网”在智慧钢铁运营中的经验及深层次的需求,探讨“5G 工业互联网”在智能钢铁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化和趋势,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服务制造强国的建设。
姜维在《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十四五”转型升级的核心要义》报告中分析指出智能制造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总结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优势和问题,并介绍了钢铁工业协会在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方面所做的重要的工作。他表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的关键,智能制造在推动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核心要义。世界各国先后提出了应对钢铁行业挑战的智能制造战略,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等重大战略抉择。
徐金梧作了题为《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初探——信息物理系统 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大会报告,介绍了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信息物理系统应用实例和钢铁材料数字化研发系统等内容。他分析了韩国浦项、大河钢厂、宝武等标杆企业智能制造模式,提出应通过生产过程数据纵向集成、产品价值链横向集成来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系统框架。随后,徐金梧阐述了信息物理系统在钢铁行业的具体应用,包括高炉系统架构、转炉系统架构、铸轧系统架构、全流程质量管控、设备状态远程监控等方面。最后,他还分享了数字化材料研发的概念与技术路线、工业应用实例、系统功能拓展情况等。
张龙强以《钢铁工业智能化标准化发展与展望》为题,从钢铁产量、产业布局、市场价格、经济效益、钢材进出口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新形势,并对2022年行业形势作出了预判。他认为,当前钢铁行业在产能产量双控、能耗双控加严、双碳目标约束等“三双”政策背景下,接下来的十年,中国钢铁工业将迎来全面达峰、全面建成钢铁强国、全面引领世界钢铁的关键期。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2020年以来,钢铁行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包括成立全国钢标委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加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工作等。下一步,钢铁行业将加强已发布的27项标准的应用实施,推广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在行业的赋能应用,开展钢铁智能工厂的诊断评估咨询,以标准助力钢铁工业智能制造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全面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紧抓制造业数字化及绿色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学校独特工业特色及多学科基础优势,于2021年3月成立北京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聚焦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打造国内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高地与国际一流创新平台。论坛期间,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书记姜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为北京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进行了揭牌。会后,与会代表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参观了5G 智慧钢铁、5G TSN、云化PLC、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等成果展示并进行了技术交流。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钢铁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专家就融合创新实践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鲁春丛分享了《工业互联网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王志勤作了《5G助力钢铁行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王健全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与演进架构研究》;王军生在题为《钢
铁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报告中,讲解了鞍钢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施经验;唐雄燕分享了《打造5G工业算网新底座,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段向阳探讨了《5G云网,助力钢铁行业生产域数智化》;刘维分享了《工业互联网使能行业智能化》报告。
(梁柏勇 刘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