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日本制铁发布新的中长期经营计划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1-04-06A02      时间:2021-04-06 00:00:00

近期,日本制铁公布了新的中长期经营计划,旨在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 “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钢铁企业”,为提升日本产业竞争力作出贡献。

背景及基本方针

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数量减少,以及日本企业海外投资设厂并增加在当地采购钢材数量等因素,成为日本钢材需求量减少的主要诱因。在海外,国际市场,特别亚洲(尤其是印度)市场,钢材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日本制铁在国内钢材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提高钢材出口占比来维持国内生产企业的产量。但是,日本制铁位于本国的主力钢厂即将迎来大规模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投资的时期,同时,海外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通过增加钢材出口来维持国内生产规模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切实应对这样的经营环境,日本制铁在国内钢铁业务方面,将通过对生产线和产品进行梳理,在国内主力钢厂集中先进和高效的生产线,生产最高等级的钢材产品,从而确保自身的技术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在海外钢铁业务方面,在钢材需求增长潜力大的市场构建钢铁全流程生产体系。通过实行这一战略,日本制铁旗下国内主力钢厂和海外分公司,将实现全球粗钢产能1亿吨的目标。

同时,日本制铁也将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面对“脱碳”社会的要求,日本制铁将继续致力于二氧化碳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工业化应用,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日本制铁还将增加超高强度汽车板及高性能电工钢的产能,以降低汽车车身重量并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机效率,为日本社会的碳中和贡献力量。

此外,日本制铁还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成为钢铁行业内数字化先进企业为目标,在运用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生产流程和业务流程改革的同时,推进有助于提升快速决策能力和彻底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

中长期经营计划四大支柱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日本制铁制定了中长期经营计划的四大支柱:(1)重新构建日本国内钢铁业务,强化集团经营管理;(2)推进全球化战略,深度拓展海外业务;(3)向零碳钢铁发起挑战;(4)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其中,支柱一计划在2025财年末(2026年3月)之前完成,以便在早期阶段建立高效而强有力的生产体制,重建国内主力钢厂的盈利基础。

重新构建日本国内钢铁业务,强化集团经营管理

(1)重新构建日本国内钢铁业务,提前恢复盈利能力

以“通过积极投资战略产品,提升优质高附加值产品订单量”,“更新和改造生产设备,增强技术实力以确保盈利”,“通过对生产线和产品进行梳理,集中先进的生产线并高效地生产高等级优质钢材”为基础,在构建国内钢铁业务最优生产体制的同时,重建成本竞争力,以确保合理利润来强化收益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措施一、精简产品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1)厚板业务

为了强化厚板业务基础,除了关停名古屋厂厚板生产线外,东日本厂鹿岛地区的厚板生产线也要关停,将厚板集中到东日本厂君津地区和九州厂大分地区生产。

2)建材业务

为了强化建材业务基础,日本制铁计划关停东日本厂君津地区和鹿岛地区的大规格型钢生产线,将大规格型钢集中到关西厂和歌山地区(堺)和九州厂八幡地区生产。

3)钢管业务

①无缝管业务

为了优化生产体制和提高效率,将关西厂和歌山地区(海南)的东西两条小口径钢管生产线中的西线关停。

②大口径钢管业务

根据中长期需求预测,日本制铁决定剥离无法盈利的UO钢管业务,关停东日本厂君津地区的UO钢管生产线。

4)薄板业务

将订单集中到有竞争优势的生产线上,同时,从在需求地就地生产的角度考虑,除了关停濑户内厂吴地区热轧生产线和酸洗生产线外,还计划关停部分东日本厂君津地区热镀锌生产线和鹿岛地区酸洗生产线,将生产集中到君津、名古屋及其他地区的生产线;关停部分濑户内厂阪神地区(堺)的热镀锌生产线,将生产集中到堺的其他生产线和九州厂八幡地区;在关停濑户内厂阪神地区(大阪)全部设备的同时,将关西厂和歌山地区的所有薄板生产线全部关停,这两个地区原有的高碳钢薄板生产将集中到濑户内厂阪神地区(堺)。今后,日本制铁只在旗下濑户内厂阪神地区(堺)和九州钢厂八幡地区生产高碳钢薄板。

5)超薄不锈钢板(板厚0.2mm左右)业务

为提高特殊不锈钢薄板生产效率,将关停东日本厂直江津地区生产线,将生产集中到日铁不锈钢山口厂(周南)。

6)日铁不锈钢公司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关停衣浦厂的冷轧、退火生产线,同时将生产集中到山口厂。此外,计划关停山口厂的一座电炉,以及山口厂和鹿岛厂的部分冷轧及退火设备。

措施二、精简上游炼铁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关停濑户内厂吴地区全部冶炼设备(高炉、烧结、炼钢)以及关西厂和歌山地区炼铁设备(高炉及相关设备)外,还计划实施如下举措。

1)强化东日本厂炼铁工序

在关停东日本厂鹿岛地区厚板、大规格型钢生产线后,综合考虑全公司铁水平衡及该地区生产和发货能力、成本等因素,计划关停3号高炉及相关设备。此外,随着东日本厂君津地区大规格型钢生产线的关停,用于生产大规格型钢的连铸机也将同时关停。

通过上述调整,日本制铁在日本国内的粗钢年产能(含日铁不锈钢)将从5000万吨减少到4000万吨。

2)变更东日本厂釜石地区的小方坯供给体制,并重组相关生产线

东日本厂釜石地区用于线材生产的小方坯原来主要由君津地区供应,但是为提高棒线材业务的上游冶炼设备效率,从2025年起将由室兰厂供应小方坯。根据小方坯供应体制的变更,计划在2022年4月之前完成如下生产线的重组:将关西厂和歌山地区的炼铁设备(1号高炉、5号焦炉、1-5号烧结机)的关停时间提前至2021财年上半年;4号焦炉、3号连铸机第一连铸流关停时间仍为2022财年上半年。

措施三、对战略产品的投资:更新和改造生产设备,提升优质高附加值产品订单量

1)对名古屋厂热轧生产线的战略投资

全球汽车业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趋势,迫使汽车制造企业采用超高强度汽车板来降低车身重量,同时提高车身强度。为了强化超高强度汽车板(屈服强度大于1GPa)等高等级薄板的生产体制,日本制铁将在汽车板核心生产基地名古屋厂新建生产线以生产下一代热轧汽车板,并决定在投产之后关停现有设备。

2)强化高等级电工钢生产体制

为顺应“脱碳”社会的要求,许多国家积极推动电动汽车普及,晶粒取向硅钢等优质电工钢能提高电动汽车电机能源转换效率,其需求也随之增长。日本制铁在2020年11月之前,先后决定在濑户内厂广畑地区和九州厂八幡地区实施电工钢板产能和品质提升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23财年上半年投产,以满足迅速增长的电工钢需求。

通过上述各种对策以及如下所述的数字化转型(DX)措施等,2021财年-2025财年期间,日本制铁及相关公司将裁员20%以上。

(2)强化集团经营

为了提高合并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日本制铁将致力于强化各子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通过“选择和集中”来优化集团结构,深化日本制铁及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完善并强化管理基础。

在这样的方针下,日本制铁旗下钢铁业务子公司在进一步明确各自任务的同时,还要推进与日本制铁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整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全球化战略,深度拓展海外业务

预计全球钢材消费量将持续稳步增长至2025年,且这一趋势有可能延续至2030年。日本制铁以亚洲(特别是东盟国家、中国及印度)为中心开展业务,因此亚洲钢材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与日本制铁的业务发展紧密关联。

日本制铁的经营模式也要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调整。以往,日本制铁在日本国内主要生产高级钢材并出口,而其海外子公司主要从国内主力钢厂采购热轧薄板,然后在海外进行冷轧和涂镀加工。现在,日本制铁倾向于在海外建立从上游粗钢冶炼到下游钢材轧制的全流程生产线,从而确保海外市场对高附加值钢材本地化生产的需求。

通过强有力的日本国内主力钢厂和海外属地钢厂的发展,抓住市场需求机遇,以实现日本制铁粗钢年产能1亿吨的目标,切实推进AM/NS India公司的产能扩张,以及研究在中国、东盟等地收购或参股钢铁联合企业的可行性。

对于现有的海外业务,到目前为止日本制铁积极推进“选择和集中”,包括海外镀锡板业务重组以及出售瓦卢瑞克钢管公司(Val l ourec,生产无缝钢管的合资企业),基本完成了对盈利能力低下业务的剥离,实现优质产能的集中。未来,日本制铁将集中精力增强AM/NS India公司和奥瓦科公司(OVAKO)的盈利能力,在各海外子公司推广日本制铁的先进技术,通过抓住所在国的市场发展机遇,寻求扩大收益。

在向脱碳社会转型的努力中,要赶超欧美、中国和韩国的竞争对手,继续引领世界钢铁业节能减排技术。日本制铁提出了《日本制铁碳中和愿景2050——迎接零碳钢铁挑战》,并作为经营中最重要的课题,讨论和实施各种对策。

2030年之前,通过在现有高炉-转炉生产工艺实施COURSE50的实际应用、对现有工艺实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构建高效率生产体制等,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3年减少30%的目标。

面向2050年,通过电炉工艺批量生产高等级钢、Super COURSE50等高炉氢还原生产工艺的开发,挑战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氢冶金等前沿技术,用包含二氧化碳捕获、存储和利用(CCUS)等碳补偿对策实现碳中和。

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日本制铁将在今后五年内在数字化转型战略上投资1000亿日元以上,目标是成为钢铁行业内数字化先进企业。具体来说,将运用数据和数字技术,致力于以下生产流程改进和业务流程改革,以强化业务竞争力,措施如下:

(1)强化“制造能力”的创新演进,通过高效应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数字技术来实现智能制造。不仅在日本国内,在海外生产基地也要确保与国内同等水平的运营和产品质量,构建远程操作管理平台。

(2)为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构建从接受订单-生产-交货的综合生产计划平台,优化灵活且高效的供应链。

(3)作为全球化管理基础,构建能够实时掌握各种经营信息和KPI并能够迅速作出反馈的综合数据平台,强化业务智能化(基于数据的管理支持系统)。由此,可加快从管理层到一线的决策,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恒毅)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