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设立中信铌钢技术进步奖(中信铌钢发展奖)以来,截至2015年,国内共有59个项目获得这一奖项,对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以及下游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其影响力也获得钢铁及其下游行业的广泛认可。2008年,该项目纳入中信铌钢科技发展奖,并在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登记备案,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系列中,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使该奖项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影响力也进一步提高。
2013-2014年度中信铌钢技术进步申报工作于2015年3月底开始。截至6月15日,共收到国内12家钢铁企业和科研院所申报项目22项,申报项目既覆盖国内含铌钢发展的最前沿,也包括涉及量大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应用领域,其中管线钢领域在西气东输二线用X80钢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深海、厚壁和特殊环境用管线钢发展,包括深海用高强厚壁X70级别,中缅管道用应变设计管线钢,耐酸管线钢和大口径管线钢。
汽车领域围绕高强轻量化设计理念,通过铌微合金化成功开发600MPa级别RS590车轮钢,高扩孔率及低碳当量冷轧双相钢和700MPa级别高强汽车大梁钢。
结构钢领域主要针对高强钢减量化,以及耐大气腐蚀用钢,具体包括武钢申报的耐蚀钢轨、鞍钢申报的耐候桥梁钢和铁道车辆用耐蚀钢S450AW,宝钢提交的低碳铌微合金化工艺开发的TMCP工艺高强钢、2100MPa级高强度汽车悬架弹簧钢盘条和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用特殊钢。
铌钢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奖细则和程序于9月11日在北京召开初评会,经过15名专家评委无记名投票评选8个项目入围参加终评会。在会上,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申报这一奖项,除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外,评委建议并采纳首次增加2名鼓励奖。
10月30日在北京召开终评会,入围项目汇报人就项目铌科学技术创新程度、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链合作程度进行了现场答辩,并回答了专家评委的提问,最终经过专家评委打分评选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鼓励奖二项。
评选结果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