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技术 无铬环保耐指纹电镀锌板以其优良的耐指纹性、导电性、抗黑变性以及耐蚀性能、优良的涂装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及电器行业,特别是电脑、视听,OA设备等领域,其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但对生产工艺要求严格,技术含量高。耐指纹处理工艺作为电镀锌板表面后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序,耐指纹涂覆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耐指纹膜附着性能、耐摩擦性、耐蚀性能、耐指纹性能、导电性能、耐黑变性能和焊接性能。 目前电镀锌线耐指纹涂覆最常见的是采用卧式辊涂机进行耐指纹钝化处理,随着蘸料辊的转动,将托盘中的耐指纹液带到涂辊上,通过涂辊转动涂覆到带钢表面。卧式辊涂机耐指纹涂覆存在普遍的缺点就是下表面容易出现涂覆不均情况,由于卧式辊涂机下涂辊在耐指纹涂覆的同时还要对带钢自身重力起到支撑作用,此时带钢与涂辊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相对于上涂辊,下涂辊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出现耐指纹条痕以及漏涂缺陷,对电镀锌产品质量等级造成较大影响。 2解决方案 河钢邯钢首创开发的可以对提升辊行程进行控制的卧式辊涂机(见图1),通过改变提升辊高度,将带钢自身重量合理分配给提升辊和下涂辊,优化带钢与下涂辊的包角大小,有效避免带钢下表面出现的条痕缺陷、漏涂缺陷,降低下涂辊与带钢之间的磨损,同时提高下涂辊使用寿命。 这种新型卧式辊涂机的构成包括耐指纹液托盘、上蘸料辊、上涂辊、转向辊、提升辊、下蘸料辊、下涂辊。耐指纹液托盘、上蘸料辊与上涂辊相配合,耐指纹液托盘、下蘸料辊与下涂辊相配合,上涂辊和下涂辊的辊面分别与带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接触,提升辊支撑在带钢的下表面上。其改进之处是增加了两套液压升降装置(由液压缸、液压管路、液压控制装置组成),其液压缸分别位于提升辊的两侧,液压缸推杆的上端与提升辊两端的轴承座下部相连接,液压控制装置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缸相连接。 这种卧式辊涂机还有两套提升辊支撑架,分别位于卧式辊涂机两侧的提升辊安装位置,液压缸安装在提升辊支撑架下部,提升辊轴承座连接在液压缸推杆上端,提升辊支撑架两侧面夹持在提升辊两侧(滑动接触)。 本套装置的工作流程:开始工作时,在一定的板厚、生产线速度等条件下,耐指纹膜厚度目标为1.0-1.5μm,调整辊速辊压参数,且提升辊与接触带钢的线速度辊速比为100%,涂敷辊与接触带钢的线速度辊速比为200%,辊间压力、辊/板压力根据指导书预先设定,通过液压控制装置或者手动按钮控制,调节两套液压缸上下行程,实现精确控制提升辊上下行程,将带钢自身重力重新分配给下涂辊和提升辊共同承担,从而改变下涂辊与带钢之间压力、上蘸料辊与上涂辊之间压力、下蘸料辊与下涂辊之间压力。正常开车时提升辊承受带钢自身重力范围为20%-67%,涂头和带钢压力控制为180-220公斤,上涂头和上蘸料辊压力控制为160-200公斤,下涂头和下蘸料辊压力控制为150-190公斤。整个过程遵循在线膜厚测定-反馈机组调整-膜厚测定-机组调整,直至膜厚在整个带钢宽度方向上、长度方向上测定值达到目标,有效避免出现耐指液涂覆不均或者漏涂现象的产生。 3应用效果 1)本套装置通过液压控制装置调节两套液压缸推杆的行程,以精确控制提升辊上下行程,将带钢自身重量合理分配给提升辊和下涂辊共同承担,控制下涂辊与带钢的包角大小,实现对带钢与下涂辊的接触面积的调节,达到最终提高带钢下表面耐指纹液涂覆均匀性的目的,同时降低下涂辊与带钢之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2)通过调整下涂辊与带钢接触的面积,合理分配下涂辊与带钢之间压力以及蘸料辊与涂辊之间压力,优化后的压力参数可有效控制膜厚在1.0-1.5μm,具有优良的耐盐雾性能和导电性能。 3)提高带钢下表面耐指纹液涂覆均匀性,避免带钢下表面出现条纹缺陷,减少或避免耐指纹液漏涂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涂覆质量。 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经济效益 1)按照新工艺生产的电镀锌产品,平均每月避免表面漏涂耐指纹液产生降级产品为450吨左右,由一级品降级二级品每月平均390吨,每吨损失200元;降为三级品平均每月60吨,每吨损失300元;每月平均减少降级损失为:390吨×200元/吨 60吨×300元/吨=9.6万元。年创效益:9.6万元/月×12月=115.2万元。 2)通过采用可以对提升辊行程进行控制的卧式辊涂,提升了电镀锌生产线整体工艺技术水平,电镀锌产品质量稳定后每月平均产量增加200吨,每吨多创效益150元左右,年可创社会效益:0.02万吨/月×12月×150元/吨=36万元。 3)减少了设备消耗、维护费用29000元/月,年降低成本29000元/月×12月=34.8万元。 4)节约脱盐水维护费每月32000元,年降低镀液成本32000元/月×12月=38.4万。 四项合计为:115.2 36 34.8 38.4=224.4万元。 4.2社会效益 该套装置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电镀锌生产线电镀锌耐指纹产品表面质量控制技术领域的空白,提高了冷轧带钢的质量等级及一级品率,为节约成本、品质增效贡献力量。 (刘红艳 谭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