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中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9.0%,较上月回升2.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并创2014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尤其是反映需求端变化的新订单指数和成本端变化的购进价格指数明显向好,显示市场积极因素聚集,对后市预期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生产指数升至近18个月以来的最高,新出口订单指数重新回落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上升,显示钢厂复产意愿强烈、出口受阻,后期供应压力或将加大。
2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三连升至49.5%,较上月回升3.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2月份,采购量指数回升5.5个百分点至50.4%,时隔15个月以后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为2014年11月份以来最高;原材料进口指数为52.6%,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三连升至51.1%,时隔11个月重回50%的荣枯线以上,为2015年2月份以来最高。从上述几个指数的走势变化情况来看,近期钢材价格反弹使钢厂利润进一步改善,钢厂复产意愿增加,产量开始增长,且对后市预期乐观,钢厂原料采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两连升至50.9%,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时隔19个月以后再度回到50%的荣枯线以上,显示钢厂接单量明显增长,市场采购需求持续回升。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近期钢厂订单增加主要是受资金状况改善,加上地产基建市场暖风频吹,贸易商大量补库的拉动,但当前终端需求仍显不足,汽车和家电行业虽然开工形势不错,但机械、造船仍没有明显的订单增加现象,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开工拖延现象较为普遍,开工数量明显偏少。
2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2%,在经历连续三个月回升后,再度回落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较上月回落4.7个百分点,显示当前我国钢材出口难度加大,后期出口量面临萎缩风险。
2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结束之前的两连降,止跌反弹至44.8%,较1月份大幅回升10.4个百分点。从该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随着利润回升加之对后市预期乐观,钢厂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产量开始增长。但由于2月份受春节影响终端需求处于一年最差的季节,导致部分钢厂产量直接转为库存,钢厂库存较前期明显上升。
2月份,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延续反弹势头,较1月份大幅上升11.1个百分点至49.9%,为2014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该指数三连升至26个月以来的高点,显示当前原材料价格回升明显,钢铁市场成本支撑力度显著增强。
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国内钢材市场在低产量、低库存的“两低”效应作用下,加之政策层面持续发力支撑,短期内已经形成震荡偏强的格局。对于后期市场而言,需求将是决定钢材市场最终走向的关键,随着宏观政策的加码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在政策的支撑下进入快速去库存阶段,钢铁行业很有可能出现普遍的补库行为,钢材价格上涨的趋势有望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