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4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3月份中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9.7%,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并达到2014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但钢铁行业PMI指数仍连续23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以下,反映出中国钢铁行业整体仍未脱离困境。
主要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升至近23个月的高点,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至31个月以来的高点,并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则再度收缩,显示当前钢铁企业订单组织良好,库存处于低位,成本支撑力度增强,钢价有望继续上扬。但值得关注的是,当月生产指数回升至近19个月以来的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则跌至2015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预示后期钢厂产能或加快释放,出口面临回落,国内供应逐步增多,将抑制钢价上行空间。
钢厂生产缓慢回升
3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较2月份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49.8%,为近19个月以来的高点,但已连续19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出现扩张趋势,3月份采购量指数为51.9%,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为近17个月以来的最高;原材料库存指数也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达到52.6%,为近27个月以来的高点。从以上指数变化情况来看,随着近期钢价的大幅上涨,钢厂受利益刺激加紧了生产步伐,备料的积极性也出现提升,但整体看受制于资金紧张及债务压力,钢铁企业复产节奏依然缓慢。
终端需求明显好转
3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继续扩张,较上月增长2.4个百分点,至53.3%。该指数连续四个月上升,并达到2014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当前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持续回升,钢厂接单量明显增加。3月份,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下降9.3个百分点,至36.9%,为近14个月以来的低点,显示当前钢厂出口接单量出现萎缩,后期国内钢材出口增速将会有所下滑。从目前局面来看,后期国内钢材出口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消化国内供给资源近15%的钢材出口或将在2016年出现回落的局面,而资源回流也将逐步加大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
库存处于低位
在上月结束两连降并止跌反弹后,3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再度明显收缩,为37.7%,较上月回落7.1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八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显示当前钢厂去库存效果明显。据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末,会员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375.52万吨,较2月中旬末减少86.88万吨,下降5.94%;较2015年3月中旬末减少359.58万吨,下降20.72%。当前无论是市场库存还是钢厂库存,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低库存将对后期钢价走势继续形成强力支撑。
成本重心上移
3月份,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至63.2%,较上月回升13.3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四个月上升,并于当月录得201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当前钢市成本重心明显上移,对钢价的支撑力度有所增强。综合来看,随着国内钢企盈利好转及开工率上升,后期原料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将使得原料市场的上涨行情更为坚实。
从以上情况来看,国内钢市供需格局已经开始显露积极变化。同时,美联储加息延后,外围经济环境趋稳,国内“两会”圆满落幕,政策继续向好,市场对中国经济及钢材市场未来需求信心有所增加,钢材市场回暖的积极因素在增多,预计国内钢价后期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但随着钢厂开工率逐步回升,钢材出口受阻以及一线城市楼市调控从紧,后期国内钢市供需形势很可能将逐步发生变化,钢价继续上涨的空间也将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