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市均)12月12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报告。报告称,2017年我国建筑、机械、家电、能源等用钢行业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钢材需求下降;虽然汽车、铁道等行业钢材需求增加,但不足以拉动整体钢材需求增长,预计2017年我国钢材需求总量将同比小幅下降1.5%至6.6亿吨。
具体来讲,2017年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预计同比下降1.7%,至3.54亿吨,该行业用钢量占全国钢材需求总量的比重高达53.6%;机械行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低于2016年,钢材需求量将小幅回落至1.26亿吨,同比下降1.6%;汽车行业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同比增速在5%左右,钢材需求量达到5600万吨,占比8.5%,同比增长3.7%。
报告同时预测,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为7.88亿吨,同比下降2.2%。根据粗钢产量测算,预测2017年我国生铁产量为6.69亿吨,同比下降3.2%。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发布会上说,从全球来看,钢铁产业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工艺技术和装备先进,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高端产品研发与生产应用不断突破。但是,只有解决好产能过剩矛盾,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才能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近期,江苏、四川、山东和河北等省对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采取果断措施。李新创对此表示,清除“地条钢”产业链,是国家下定决心依法依规去产能的一小步。国家要求去掉的产能肯定不符合规定,有损行业发展。不管是哪级政府还是哪级领导,都会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维护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