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内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重塑需求格局 拓展应用场景
信息来源:世界金属导报2025-08-19A01      时间:2025-08-19 00:00:00

8月14日,以“重塑需求格局 拓展应用场景”为主题的“2025(第十七届)中国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在张家港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以下简称:信息标准院)主办,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钢集团)联合主办,世界金属导报社、冶金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共同承办,汇聚各方力量探讨研究钢铁行业与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来自政府部门、钢铁企业、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会议,直播吸引近2万人次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视频参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信息标准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原司长、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马维野;永卓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永钢集团总裁吴毅;永钢集团副总裁程勇;永钢集团副总裁胡俊辉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信息标准院副院长赵辉,世界金属导报社副社长(主持工作)于治民分别主持会议。

吴毅在致辞中提出,市场风云变幻,但科技创新始终是穿越周期的定海神针。他回顾了永钢集团40余年发展历程的三次跨越:一是“技术突围”打入浦东建设;二是“产业升级”,从“普钢”到“优特钢”的成功转型,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三是“生态品填补国内空白重构”,以数智化、绿色化提升竞争力,坚持产业链协同。他表示,永钢集团的成长得益于时代机遇与各方支持,未来愿与同行携手,以科技创新破解难题、以场景拓展绘制蓝图、以开放协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夏农在致辞中回顾了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并分析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面对需求收缩、价格下行、原燃料成本高位震荡的“三重压力”,钢铁行业坚持“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盈利状况明显改善。他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供需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后行业将进入到以“产品的低碳绿色高质量”和“产量的减量”为重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就“十五五”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夏农提出了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着力拓展需求侧空间等意见,并重点强调钢结构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会议期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与“2025全球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

马维野就《高价值专利及其运营》为题进行了报告分享。他指出,高价值专利的核心在于有用性强,并非仅限发明专利。他强调,专利价值涵盖技术、市场、制度等维度,市场是检验专利价值的标准,运营是实现专利价值的途径,只有高价值专利才值得企业投入运营,专利运营需注重多维度价值并重。这为钢铁行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方面提供了清晰指引,助力企业更好地把握高价值专利的核心内涵与运营逻辑,助力行业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龙强作《钢铁发展形势分析与热点议题探讨》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从生产、需求、经营、进出口、市场等不同维度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阶段与形势;随后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描述了我国钢铁行业和企业的“四化”进展;最后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包括市场走势、政策导向、铁矿石供需、工艺流程调整等热点议题。他指出,中国仍是长期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但需求总体上将持续下行,减量瘦身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张泽院士在《金相与热处理——前世今生》的报告中以200年前的金相学和晶体学起源为切入点,以时间为序,围绕一种观点:材料学起源于金相学;一段历史:金相学源于显微观察、盛于X-衍射研究;一个理想:服役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和微结构演变一体化研究;一类平台:新材料研发一体化平台;系统梳理了金相学源于显微观察、盛于X-衍射研究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从物理冶金到晶体学的发展是从“特殊森林”到“关键树木”研究的转变,从X-射线衍射到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兴起,实现了从“找影子”到“看镜子”的研究方法转变。在此基础上,最终达成了如今服役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与微结构演变的一体化研究。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硅钢产品研究和开发首席研究员张峰在《机器人产业关键钢铁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对关键钢铁材料的需求及宝钢的创新成果。他介绍,宝钢已开发了AHR系列硅钢兼具超高磁感、超低铁损、环保自粘涂层的特点。他表示,B20AHR-1产品具备最高性价比,实物材料性能与国外材料相媲美,为人形机器人高速发展提供核心保障。同时,宝钢通过尖端硅钢材料研发,解决了关节电机高性能的需求,推动产业链国产化升级。

永钢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陈远清作题为《江苏永钢高品质优特钢的研发进展》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永钢集团的发展概况,并重点展示了集团在特色产品及相关技术方面的优势与成果。他指出,永钢集团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他表示,永钢集团始终坚定不移走“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产品发展路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未来,永钢集团将争做绿色、智慧钢铁的践行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钢铁材料服务商,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多位专家也在会上作专题报告。钢研总院工钢院能源石化项目部副主任李拔作《高性能风电塔筒焊接接头疲劳断裂行为研究》报告;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耀华作《钢结构高效能钢材应用现状和前景》报告;广州JFE钢板有限公司品质技术首席工程师陈江锋作《汽车及汽车用钢的绿色发展和制造》报告;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田雨作《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报告;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专家主任工程师高亮庆作《中重卡用特殊钢“高性能 低成本”关键路径与进展》报告;北科大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武会宾作《氢能储运用钢材料设计与研发》报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体所副所长王弘昶作《核电材料概述及自主化攻关实践》报告。

分享到: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