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
|
登录
首页
行业要闻
冶金技术
专题专栏
咨询报告
会议会展
数字报
PDF版
数据资产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冶金技术
>
特钢不锈
>
列表页
我国钢铁行业CO
2
排放现状及形势分析
1 我国钢铁行业CO2排放现状 自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快速上涨,钢铁行业CO2排放量基本随之逐年上涨(见图1)。截至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928.3百万吨,钢铁行业CO2排放量达1
基于源头减量的钢铁厂钾、钠、氯综合治理策略
1 K、Na、Cl的赋存形式及其危害 1.1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及危害 元素Li、Na、K、Rb(铷)、Cs(铯)、Fr(钫)的氢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故称为碱金属元素。其中对高炉
实现钢铁减排CO
2
长远目标的技术展望
本文阐述了当前减排CO2的技术发展趋势,对于实现减排CO2的长远目标,钢铁的未来前景如何,实现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同时,超出现有钢铁研究框架的新项目设想,例如使用CO2而不是将其丢弃的CCU(二
中冶赛迪用技术创新守卫蓝天碧水青山净土
工业节能及节能服务 中冶赛迪作为国资委与财政部首批认定的节能服务公司,基于60年的工程经验,可为客户提供降低工序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定制化服务,更可从系统角度提供全流程的综合解决方案;也
汇聚科技创新力量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创新驱动是国策,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和“把科
炼铁工艺减排CO
2
的挑战与未来前景
本文论述钢铁工艺中减排CO2的本质性问题以及未来的技术前景。另外,减排CO2关乎海内外发展动向,是全球钢铁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基于未来的措施,从新角度开展的技术开发已经开始,如利用CO2的CC
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钢铁超低排放已经有全流程示范企业可以借鉴,超低排放改造有多种技术和组合可供选择,问题是改造投资多、成本增加多,吨钢成本至少增加100元。有没有投资少、成本低的改造方案?本文介绍几种可以作为补丁
减排二氧化碳的措施
本文简要介绍了减排CO2技术之一的CO2分离回收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同时介绍了一般的CO2利用方法,以及采用化学吸收法的大型CO2回收装置和回收CO2的利用事例。 1从废气中回收CO2的
减排炼焦、烧结CO
2
和NO
x
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文主要围绕炼焦和烧结工艺的环保技术进步进行综述,并就日本对炼铁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展开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可以预计炼焦、烧结和高炉等各工艺技术今后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开发和以CO2为代
钢铁与石化企业的联产合作
本文站在工业化的角度,对日本钢铁领域和石化领域发生的重组、合并动向及联产方面的合并趋势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为寻找由物质生产系统和能源系统构成的联产系统的最佳条件而进行的分析方法的开发历程,以及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共
514
条记录
26/52
页
冶金技术
绿色低碳高炉炼铁技术创新与应用
超精煤提取与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进展
可省略软化退火的冷锻用钢
提升大型钢铁企业供应链韧性的物流运营管理创新与实践
绿色缓蚀剂在石化管线钢腐蚀控制中的应用机理与前景
使用Fine-Kinney方法通过机器人降低连铸操作风险
专题栏目
信息跟踪企业版报告目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棒线材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高精度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带钢控轧控冷技术
钢材深加工专题1:浅谈我国钢铁工业对深加工的认识历程
推荐新闻
《世界金属导报》手机报新版本发布,免费下载,免费看
华鼎铜业与北大先锋再次合作侧吹炉配套6000立方制氧项目
2024年度“感动北科”新闻人物重磅揭晓
2025年一季度全球高炉生铁产量同比小幅下降0.2%至3.175亿吨
强化理论与技术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
点击排行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一) 室兰钢铁厂用钢渣骨料配制重混凝土的研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二) 鹿岛钢铁厂钢铁渣利用技术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五) 八幡厂钢铁渣的利用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三) 名古屋厂铁水预处理炉渣肥料化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四) 广畑厂灰石材生产利用技术的开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