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
|
登录
首页
行业要闻
冶金技术
专题专栏
咨询报告
会议会展
数字报
PDF版
数据资产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冶金技术
>
特钢不锈
>
列表页
有助于节能与减少环境负荷的燃烧器
随着减少环境负荷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领域中的努力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消耗能源大的工业炉的节能和低NOx化等,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蓄热式燃烧器与氧气燃烧器,就加
2019年浦项环保生态经营实践
1环境投资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浦项”)每年将总投资费用的约11@用于环境投资。近年来,为了响应国民对减少雾霾的要求,浦项在艰难的经营环境中仍扩大了环境投资。2019年在环境改善
CO
2
终极利用技术的展望
1前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CO2排放视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由于2014年气温上升2.0℃以下、2018年气温上升1.5℃以下,抑制了CO2的排
钢铁厂排出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技术开发
1 前言 日本在2016年内阁会议通过的“地球变暖对策计划”中,提出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基于此,2019年6月,日本向联合国提交了“基于巴黎协定的长期发展战略”。在这个长期发展战
我国钢铁行业CO
2
排放现状及形势分析
1 我国钢铁行业CO2排放现状 自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快速上涨,钢铁行业CO2排放量基本随之逐年上涨(见图1)。截至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928.3百万吨,钢铁行业CO2排放量达1
基于源头减量的钢铁厂钾、钠、氯综合治理策略
1 K、Na、Cl的赋存形式及其危害 1.1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及危害 元素Li、Na、K、Rb(铷)、Cs(铯)、Fr(钫)的氢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故称为碱金属元素。其中对高炉
实现钢铁减排CO
2
长远目标的技术展望
本文阐述了当前减排CO2的技术发展趋势,对于实现减排CO2的长远目标,钢铁的未来前景如何,实现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同时,超出现有钢铁研究框架的新项目设想,例如使用CO2而不是将其丢弃的CCU(二
中冶赛迪用技术创新守卫蓝天碧水青山净土
工业节能及节能服务 中冶赛迪作为国资委与财政部首批认定的节能服务公司,基于60年的工程经验,可为客户提供降低工序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定制化服务,更可从系统角度提供全流程的综合解决方案;也
汇聚科技创新力量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创新驱动是国策,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和“把科
炼铁工艺减排CO
2
的挑战与未来前景
本文论述钢铁工艺中减排CO2的本质性问题以及未来的技术前景。另外,减排CO2关乎海内外发展动向,是全球钢铁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基于未来的措施,从新角度开展的技术开发已经开始,如利用CO2的CC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共
528
条记录
27/53
页
冶金技术
电弧炉废钢配比优化与熔炼效能提升
高效连铸智能监控数字化技术
废钢中元素对中锰钢相变的影响
转炉全流程智能体协同智慧炼钢系统
中冶京诚:用绿色高品质铸就特厚板制造新标杆 引领钢铁行业新质未来
水热炭与无烟煤作为赤铁矿直接还原剂的对比分析
专题栏目
信息跟踪企业版报告目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棒线材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高精度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带钢控轧控冷技术
钢材深加工专题1:浅谈我国钢铁工业对深加工的认识历程
推荐新闻
《世界金属导报》手机报新版本发布,免费下载,免费看
华鼎铜业与北大先锋再次合作侧吹炉配套6000立方制氧项目
钢铁报国·ASE改革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炉生铁产量同比下降1.3%至6.34亿吨
烧结矿中富Fe
2
O
3
型SFCA-Ⅲ相研究
东京钢铁公司与普锐特签订冈山厂热浸镀锌线升级合同
点击排行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一) 室兰钢铁厂用钢渣骨料配制重混凝土的研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二) 鹿岛钢铁厂钢铁渣利用技术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五) 八幡厂钢铁渣的利用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三) 名古屋厂铁水预处理炉渣肥料化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四) 广畑厂灰石材生产利用技术的开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