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您还没有登录哦!
免费注册
|
登录
首页
行业要闻
冶金技术
专题专栏
咨询报告
会议会展
数字报
PDF版
数据库
English
您的位置:
首页
>
冶金技术
>
专题研究
>
列表页
采用热力学计算的碳氮共渗处理钢表面氮含量预测方法的开发
1 前言 气体渗碳处理是表面硬化热处理方法之一,可以极大地提高构件的强度、耐磨损性能和疲劳特性。应用该处理方法时,Boudouard反应(碳素溶解损失反应)平衡,气体向钢材表面供给碳。控
2021年度中信-CBMM吴宝榕、曹荫之和付俊岩铌钢奖学金揭晓
为激励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含铌微合金化技术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了纪念对铌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自2001年起,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
解决高强钢零件剪切边缘开裂的新方案
1 前言 随着先进高强钢在汽车车身应用比例的大幅度提升,发生边缘开裂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典型边缘开裂案例如图1所示。边缘开裂对先进高强钢的工程应用造成了几大问题:一是整车企业和原材料企业间
钢铁制造助力绿色冬奥
“绿色办奥”理念,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100@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冬奥会。冬奥会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总造雪约耗电2万度,赛时维护和补雪保养约耗电10万度,这些电力相当于燃烧32吨以上
利用切削模拟预测难切削材料加工中刀具缺损的方法
1 引言 近年来,在汽车和能源产业,从减轻地球环境负荷的角度,强烈要求提高发动机和发电机的燃烧效率,广泛使用高强度、高耐热性的难切削材料(Ni合金、高强度不锈钢等)。作为使用难切削材料的
低碳钢长期存放后的动态特性
1 引言 根据多种行业标准(如OST1 90257-77标准),碳钢和低合金钢制成的表面精加工零件的表面应做防腐保护,防止腐蚀导致金属缓慢断裂。在产品表面使用油、油脂、清漆等做防腐处理。
钛酸铝夹杂物在炼钢渣中的溶解行为
1 前言 超低碳钢添加Ti以改善断裂韧性。Ti与C和N反应形成TiC、TiN和Ti(C,N),这些碳化物存在于晶界处,阻止了钢加工过程中晶粒的运动。尽管Ti有利于增强热机械性能,但将其添
表面淬火钢中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的连续观察研究
1 前言 渗碳、淬火和回火是改善疲劳性能的表面硬化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齿轮等零部件。在渗碳过程中,由于渗碳温度的升高和渗碳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奥氏体(γ)晶粒异常生长,γ晶粒异常生长
优化热轧带钢粗轧机轧辊的数字模型的开发
1 前言 高铬钢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欧洲发展起来,目的是取代性能很差的轧辊材料,如无限冷硬铸铁(ICDP)和锻造钢。高铬钢被引进到大多数现有的热轧带钢轧机的粗轧机架以及早期的薄板坯连
镍基超合金Alloy718在增材制造中夹杂物的生成行为
1 前言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AM:Addit ive Manuf act uring)中的三维打印技术作为新的制造形态出现。根据ASTM F2792规定的定义,作为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共
521
条记录
19/53
页
冶金技术
压铸模具用金属增材制造粉末S-MEC
®
加氢站用高压蓄压器JS
3
H
2
ARK
®
长寿命和省资源轴承用中碳钢的开发
添加P对钢锈蚀前后耐蚀性的影响
高速数据、分析法和AI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上)
用于特钢开发的评价与分析技术(三)
专题栏目
信息跟踪企业版报告目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棒线材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高精度热轧自动化控制系统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创新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技术报道:板带钢控轧控冷技术
钢材深加工专题1:浅谈我国钢铁工业对深加工的认识历程
推荐新闻
《世界金属导报》手机报新版本发布,免费下载,免费看
华鼎铜业与北大先锋再次合作侧吹炉配套6000立方制氧项目
SpaceX公司引进增材制造技术
玛切嘉利选择普锐特冶金技术对英国谢菲尔德不锈钢炼钢厂升级改造
钢协六届七次会员大会号召——和衷共济 和合共赢 共建中国钢铁更加美好的未来
钢铁企业驰援西藏 彰显责任担当
点击排行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一) 室兰钢铁厂用钢渣骨料配制重混凝土的研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二) 鹿岛钢铁厂钢铁渣利用技术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五) 八幡厂钢铁渣的利用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三) 名古屋厂铁水预处理炉渣肥料化的开发
钢铁渣高效利用技术系列报道(四) 广畑厂灰石材生产利用技术的开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冶金信息网
钢铁标准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属世界金属导报社所有,未经《世界金属导报》书面授权,请勿以任何方式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4号(邮编:100730)
京ICP备11022607号-15
Copyright @ 2004-2021 by www.worldmetals.com.cn www.worldmetals.cn. all rights reserved